
“你可能不認識我,但你肯定看過我打球。”今年,乒乓球世界冠軍馬文革在抖音里爆火了。他發了一段1995年天津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助力男團奪冠的視頻,點贊量高達11.6萬。
當年那場中國隊大戰瑞典隊的經典場面還留在隊員和球迷們的印象中。那時,中國男隊已經連續3屆世錦賽無緣冠軍,天津世錦賽是家門口的比賽,隊員們憋足了勁,劍指冠軍。決賽在5月8日打響,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夜晚。中國隊由馬文革、王濤和丁松出戰,瑞典隊由瓦爾德內爾、佩爾森和卡爾松登場。當天體育館看臺爆滿,吶喊聲此起彼伏。此前,馬文革征戰過1989年、1991年和1993年三屆世乒賽,見到如此場面,淡定自若,從容應戰。
馬文革早期使用正手反膠反手生膠,后改為雙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成為當時中國男隊對抗歐洲強隊的重要技術力量。決賽上他是一號主力,打二、四兩盤。第一盤王濤負于瓦爾德內爾后,馬文革意識到接下來自己對佩爾森一定要贏。佩爾森是1991年第41屆世乒賽男單冠軍,但此前馬文革和佩爾森交手,幾乎沒有失敗過。第一局,馬文革在18比13領先的優勢下,被佩爾森抓到漏洞,先下一局。第二局,馬文革產生心理波動,開局又被佩爾森掌控了局面,4比9落后。此時,馬文革及時調整心態,展現出極強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馬文革是天津人,現場觀眾大多來自天津,老鄉們的一聲聲加油給了他很大鼓舞。他告訴自己,現在已沒退路了,再不拼就沒有機會了。之后,馬文革非常果斷,力壓佩爾森,以2比1翻盤取勝。兩隊戰成1比1。第三場,丁松戰勝卡爾松,兩隊戰成2比1,勝利在向中國隊招手。第四局,再次出場的馬文革惜敗瓦爾德內爾,兩隊2比2再度戰平,賽場上氣氛緊張極了。決勝盤,王濤戰勝佩爾森,中國隊以3比2逆轉奪冠,時隔6年,再次捧得斯韋思林杯。馬文革和隊友們熱血沸騰,激動地沖進賽場,慶祝中國乒乓絕地反擊成功。體育館里山呼海嘯,有人把衣服扔上了天。
馬文革回憶,由于肩傷,嚴重時連胳膊都抬不起來,受此影響,1995年天津世乒賽時自己已過巔峰狀態,半決賽一人丟掉2分,已經是較大失誤了。決賽前一晚,中國隊研究排兵布陣,很多教練建議決賽不能讓馬文革出戰。主教練蔡振華力排眾議,在決賽中起用他。蔡振華覺得,關鍵時刻馬文革敢打敢拼,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時光流逝,2023年春節我國上映了一部《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的影片,講述1989年至1995年中國乒乓球隊走出低谷,在天津世乒賽上打翻身仗的故事。電影拍攝前,導演鄧超帶領主創團隊找到馬文革等隊員學習溝通。他說:“演員非常不容易,他們的乒乓球水平都是業余的,為了帶給觀眾專業視角,他們下大苦功,跟著國家隊學習。”影片中,許魏洲飾演的白民和原型正是馬文革。電影首映時,馬文革看著鏡頭中的一幕幕,回想起當年奮戰賽場的情景,激動不已。

當年用過的球拍,馬文革后來捐獻給天津體育博物館。今年正逢第43屆世乒賽舉辦30周年,為紀念這一歷史性時刻,天津體育博物館舉辦了特展,展出當年的老物件,馬文革的球拍上至今還留著他比賽時的汗漬。
2009年,馬文革接任天津乒乓球隊總教練。他上任前,天津隊滑坡嚴重,全靠一線隊員苦苦支撐,主要原因是后備力量不足,人才梯隊斷檔。那時,他去全國各地挖掘人才,也常去看小朋友比賽,從中發掘好苗子。他覺得乒乓球要從孩子抓起,于是為隊伍制定了中長期訓練計劃,并把歐洲先進的訓練理念帶進天津隊。
年輕隊員心理素質一般,比賽一到重要關頭就發蒙。馬文革起早摸黑帶領隊員訓練。剛執教時,很多隊員把他看成明星教練,時間一久,發現他親切得像大哥,都愛找他聊天,請他幫助解決比賽中的難題。經歷多年的風風雨雨,2018年馬文革帶領天津隊獲得全國乒超聯賽冠軍,隊員們高舉獎杯,沖上去和他合影。
意想不到的是在馬文革執教天津隊的這段時間,2013年乒超聯賽中,已經47歲的佩爾森以外援身份加盟,幫助球隊成功保級,兩人再續前緣。
其實,馬文革扛起天津乒乓球隊這面大旗之前,有過長時間的糾結。他在1992年奧運會獲男單銅牌,創下中國選手在男子單打項目上的最好成績,并在當年的世界杯比賽中蟬聯男單冠軍,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一。1997年他助力中國男隊在第44屆曼徹斯特世乒賽再獲團體冠軍,1998年退役前往德國打球。在那里,他先后簽約4家俱樂部,重要比賽都拿過冠軍,工資是國內的幾倍,還和妻子生育了兩個兒子,家庭穩定,幸福滿滿。
一天,馬文革接到天津隊電話:“我們現在成績下滑,你愿意回國執教嗎?”馬文革當時已經在德國生活了10多年,受到一批國外球迷的尊重。回國要考慮兒子上學等問題,但他覺得天津隊當年培養了自己,旅德期間他每年都回國看望天津隊,與隊伍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2005年天津隊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第十屆全運會男團比賽,少了一員,馬文革在隊里召喚下,趁著德國比賽的間歇期,抵達南京披掛上陣,成了那次參賽年紀最大的球員。他是三號主力,幫助天津隊闖進了前8名。馬文革回憶,當時家庭會議開了一輪又一輪,妻子覺得他始終放不下培養過他的天津隊,就支持他回國。思來想去,他下決心放棄高薪,帶著全家于2009年回了天津。


2019年,卸任總教練職務后,馬文革依依不舍,抱著執著和夢想,創辦了乒乓球俱樂部,專注培養青少年。
俱樂部的學員為5至12歲,都是零基礎。馬文革手把手從頭開始教學。他直言創業難,有的家長不愿意讓孩子走專業乒乓路,每周只到俱樂部訓練兩三次,進步不快。為此,馬文革想方設法提高學員熱情,讓他們感受乒乓快樂。他在俱樂部里組織比賽,在抖音里分享指導學員的視頻,讓他們反復琢磨。他坦言:“學習乒乓沒有捷徑。學員年紀小,只能以小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他們對話。這一切都得靠長時間的扎實訓練。”現在,俱樂部已為天津隊輸送了3名隊員。
如今,馬文革年歲漸長,有的家長慕名帶著孩子來俱樂部,見到他覺得很親切,讓孩子喊“爺爺”。馬文革立馬搖搖手說:“喊我教練吧!”他沒有架子,每次指導學員都親自示范。有時學員一個球打歪了,他會去安慰。他覺得教孩子要有耐心和愛心,要把國家隊的精神傳遞到他們身上,教會他們如何面對成敗。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上映時,馬文革帶著孩子們一起觀看。家長在網上留言,孩子能遇到馬教練真幸運。
當年在國家隊,馬文革喜歡武俠片,金庸的小說一看就是一宿,現在愛上打臺球。他覺得相比乒乓球,還是臺球容易,因為乒乓球每一分都要算計。一轉眼,馬文革的大兒子已經27歲,也曾是乒乓球運動員,在天津隊訓練過,現在成了馬文革俱樂部的主管。小兒子23歲,剛從天津音樂學院表演系畢業,一家人其樂融融。
天津有泥人張、楊柳青年畫,相聲很逗。馬文革覺得家鄉文化氣息特別濃厚,美食也很豐富,比如嘎巴菜、麻花等很受青睞,他歡迎大家做客天津。
責編 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