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熱鬧的花市,繁華雖盛,卻也不失溫情與安寧。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在寒冬中溫暖心扉,收獲的每一盆花,都帶著對新年的期許與祝福
“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是汪曾祺散文《歲朝清供》中的一句話,看過后,我常會在新年記起這句話,不過每逢春節前夕,我家并不會插梅花,而是會買水仙。外公會將那一盆水仙擺在客廳靠墻的案桌上,水仙剛買來時,其貌不揚,遠遠望去,倒像是一盆大蒜頭長出了苗,葉子碧綠修長,夾著一支支花劍。外公說,花劍越多,花就越盛。到了除夕前一兩天,這些花劍便陸續盛開,白白的花瓣兒,黃黃的花蕾,像個小酒杯扣在花瓣上。每次見了,我都會感慨這開花的時間掐得真好,真應景。走進客廳,便能聞到一股淡雅的香,這香味,能持續到元宵節前后。
也許是一種無形的傳承吧,長大后,我必須要在春節逛迎春花市,往家里擺上花,這個年才算完整了。除夕前一天,我與家人一同去花市,可能因為是這幾年來的第一場大型花市,攤主們都鉚足了勁,將好東西都擺了出來。
寓意大吉大利的年橘,齊齊整整的蝴蝶蘭,鴻運當頭的大花蕙蘭,象征著金玉滿堂的紅玉珠…而且,在花市不僅能買花,吃的,喝的,玩的,看的,應有盡有。
爸媽愛看特產,便駐足在特產區品嘗和購買各種特色食品。我愛看花,便自行前往花攤。在一眾姹紫嫣紅里,我挑花了眼,總覺得這個很好,那個也不錯。余光一瞥,我發現身旁這個攤子上有好多盆茶花,大部分茶花的顏色是大紅色,唯獨有一株茶花花瓣兒粉紅,邊緣上卻有不規則的正紅色,像給花瓣描了一圈邊。
花攤攤主走過來,見我端詳這盆茶花,熱情地介紹說,這茶花品種叫做“錦上添花”。我內心暗暗盤算,花好看,名字好聽,也適合擺在客廳,可以買。正準備跟老板詢價時,旁邊一對老夫婦邊走邊看,也湊過來,連聲稱贊這花好看,表態說想買。老板樂呵呵地指了指我,說:“她也想買,現在我這只有這么一盆錦上添花。”
老伯伯看了看我,未語先笑,老阿姨也很爽朗,跟我說,她兒子今年結了婚,遷了新居,今年全家人都在新房子里過年,所以打算買點鮮花祝賀小兩口人住新居。我趕緊恭喜他們:“阿姨,你想要這花,你就買吧,我看看其他花。”這花我是讓得非常樂意,說完,我便繞去其他花攤著花了。
這個小插曲我并沒有放在心上我在每個花攤中穿梭,在這寒冷的日子里,我仿佛窺視到了來年的春景。沒多久,有人突然叫住了我,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先前那個老阿姨
“姑娘,可算找到你了。”老阿姨將她手里的劍蘭遞給我說,“姑娘,謝謝你讓花啊,這幾支劍蘭送給你。”我推辭不過,謝過后便微笑著接了過來。這幾支緋紅色的劍蘭又長又漂亮,我抱著它們,心頭暖暖的,說不清楚是因為花的美,還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讓我覺得此刻的心情很美妙。
花市很天,人群熙熙攘攘,可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意盎然,神情愉悅。在這么一個摩肩接踵的地方,我突然覺得很安穩,很妥帖。我喜愛這接地氣的花市,買花,就像在挑選日常生活的顏料,日常生活普通平凡,但有了這花,便為尋常的日子增添了一抹彩色。
等爸媽買好食物過來和我會合的時候,我也選好了植物一一水仙,銀柳,年橘,郁金香,蝴蝶蘭,還有老阿姨送我的劍蘭。我們合力將它們搬運到車里,載著滿車的芬芳回家。
回到家,爸爸媽媽將食物一一擺放好,我將買來的花兒放在家里各處角落。花是新的,年也是新的,買了花,便對新的一年有了新的盼頭,新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