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時光流逝的實感,大致是從這幾年開始的。
小時候只盼著長大,也許是早早領悟了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獲得自由的道理。有一份工作,有自己的收入,不必再上學,自己支配好自己的生活。于是上很多課,做很多題,看很多書,想要把自己托舉到一個更高的平臺上去。心心念念要向前看,不曾滋生出念舊的情懷
高中畢業時,偶然打開過塔可夫斯基的《鄉愁》,明明是天家都說很好的片子,可我覺得除了畫面很美,其他就沒什么感覺了。去年我又把這部電影看了一遍,影片的最后,詩人安德烈舉著蠟燭在干涸的溫泉池里踽踽獨行的畫面讓我心生萬千感慨,讓我有了對舊時光的感懷。
這幾年,總是看到小時候喜歡過或熟悉的明星陸續離世的新聞和一些令人傷感的事,比如聽得最多的樂隊不再演出了,一直追隨的球星漸漸到了職業生涯的末期,追看的系列連續劇猝不及防地走向完結
得知方大同去世的消息時,我很震驚。聽說過他身體不好的消息,早年有過氣胸,這幾年都沒有出來演出,但從沒想過會嚴重到這樣的地步。念中學的時候,我一度非常喜歡他,尤其愛他那首冷門的《南音》。觸景生情,再去聽了《南音》,可能因為生活經歷的豐富而多了共鳴,對《南音》也更多了一層理解。“漆黑北風中飄渺的燭光中,他想他總能為人們奏出彩虹,音樂自己懂一樣有聽眾,沿途點亮他命運的燈籠,二泉映月,他才不管紅與不紅。”被世界捶打了太多次,便更懂得那堅守的可貴。而當歌手的人格和這首歌的氣質彼此融合,歌曲的演唱便更加具有說服力。看著那些錄像,我會覺得惋惜,如果當年去看一場他的演唱會就好了,如果能現場聽他唱這首歌就好了。可惜很多事都沒有如果,只是毫無預兆地結束,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再沒有挽回的可能。
時光是一條單行道,我們可以回望,卻沒法重新踏上過去的道路。
我們總在回望,而回望里總是那些遙遠的人、事、物。剛剛與他們分別時,我們往往還沒有體會到他們的可貴。可有些突然的離開,悄然的老去,會讓人有驚訝,有悔意。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情感,叫珍惜。
可生活常常是這番模樣,把當 下別人對我們的好視作理所應當, 總覺得未來會有回報的機會,而這 機會拖著拖著就從指縫間溜走了。
在外人面前維持著光鮮、亮麗、體面的形象,卻會把負面情緒傾倒在家里,把最壞的一面展現給最親密的人,讓他們去接受,去吞咽。
現世諸多瑣碎的細節會讓我們苦惱甚至崩潰,就像念書的時候,一次沒帶作業、一回考試考砸了都會覺得天要塌了,可是畢業這么多年再回頭看,又會覺得沒什么大不了。
當我們把這一瞬間的喜怒哀樂,放到整個生命長河的大框架里去看時,情緒便會得到克制,不至于過分歡樂,抑或悲傷。
在這流年里,有許多離我們遠去的人和事,但他們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的痕跡卻永遠不會消失。他們會提醒我們,曾經擁有過這樣的美好;他們會讓我們明白,要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加珍惜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
我們沒法阻止時光的流逝,卻可以選擇如何度過人生的旅程。惜取眼前人,珍惜當下事。這該是人間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