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英,語文教師,語文學科教研組長。曾獲省級優秀教師稱號。專注中考試題研究近二十年,榮獲市級、省級教師比武大賽獎項。愛好文學,在《楚天都市報》《荊州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三十余篇,輔導學生發表習作近百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有人擅長游泳,有人熱衷跑步,還有人精通繪畫。而我的拿手好戲是搏擊。
三年級下學期,我的身體很弱,爸爸為了讓我強身健體,給我報了搏擊班。
剛開始,我跟著馮教練練習各種拳法,直拳、勾拳、擺拳…這些動作看似簡單,要做到標準卻并不容易。馮教練要求每個動作都要定住兩分鐘,對我來說,那兩分鐘仿佛一個世紀般漫長。我的手臂不停地顫抖,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像斷了線的珠子,雙腿不斷地打顫,每一秒都在挑戰極限。但我心里有個聲音在吶喊:“堅持住,不能放棄!”憑借著這股信念,我咬牙堅持,在日復一日的練習、實戰以及打靶訓練中,我的身體逐漸強壯起來,搏擊技術也日益精湛。
時光飛逝,三年轉瞬即逝。我從格斗三班一路晉升到格斗大班。在一次重要的比賽中,我一路過關斬將。前幾輪比賽,我巧妙運用教練傳授的組合拳法和戰術技巧,輕松擊敗對手。然而,決賽的對手異常強大,他身形靈活,出拳迅猛,比賽一開始就對我展開猛烈攻擊,我只能邊防守邊尋找他的破綻。
比賽膠著,我的體力逐漸下降,對手的攻擊卻絲毫未減。突然,我注意到他腳步移動的節奏有個不易察覺的規律,每次出右直拳前,他的右腳都會微微向前踏出一小步。發現這個破綻后,我開始故意引導他出右直拳,落入我布下的“陷阱”。我先佯裝防守右側,露出左側空當,他果然中計,迅速出右直拳攻向我的左側。就在他右腳踏出的瞬間,我憑借平時刻苦訓練積累的反應能力和爆發力,以極快的速度下蹲,同時用左勾拳從下往上猛擊他的腹部。這一拳我調動了全身的力量,從腿部發力,通過轉腰、送肩,將力量全
部集中在拳頭上。他完全沒想到我會突然反擊,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防守動作。只聽“砰”的一聲悶響,我的拳頭重重地擊中了他的腹部。他的身體瞬間蜷縮,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腳步跟跑地向后退了幾步,最終失去平衡倒在了地上。賽后,馮教練對我的表現贊不絕口:“你不但頂住了壓力,還能發現對手的破綻,好樣的!”
搏擊,不僅讓我擁有了健康的體魄,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迎來勝利的曙光。它是我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激勵著我在人生的賽場上勇往直前,永不言敗!
(指導老師:吳利強)
點評
“文似看山不喜平”,情節的波瀾起伏就是奏響扣人心弦的樂章。
本文的情節設置堪稱一絕,以身體羸弱為引開啟搏擊之旅,細致描繪練習艱辛,為后續比賽蓄勢。比賽情節更是精彩紛呈,先揚后抑再揚,前幾輪的輕松晉級與決賽的艱難膠著形成鮮明對比,而發現破綻后的絕地反擊,如神來之筆,瞬間點燃讀者熱情。結尾升華主題,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凸顯“我”的成長蛻變,令人回味無窮。
(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