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上長“毛”,你見過嗎?你敢吃嗎?嘿,你別說,我家鄉的藍田毛豆腐,還是一道舌尖上的美食呢!
我的家鄉在藍田鎮。前不久,科學課程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當地的方鑫(xin)玉毛豆腐作坊。程老師說,別小看毛豆腐,它可是曾經登上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節目呢!節目一經播出,

我們藍田毛豆腐聲名遠揚。
到達目的地,作坊負責人喬叔叔早已在門口等候。他笑臉相迎,還喊出了好多同學的名字。我們在喬叔叔的引導下開始參觀。
首先普及一下豆腐的制作過程:泡豆一磨漿一濾漿一煮漿一點兌一成型。我們那天參觀時,前面三道工序都錯過了,因為做豆腐都是一大清早就開始了,時間不等人吶!當天的“煮漿一點兌一成型”三道工序我們有幸見識了,學到不少新知識呢!比如說煮漿的時候要挑豆皮。聽喬叔叔說,豆皮其實就是黃豆油脂,不挑豆皮,豆腐發酵就長不出“毛”,或“毛”長得少;做毛豆腐必須點兌“酸水”,“酸水”其實就是豆腐成型壓榨出來的水,經過兩三天的發酵,聞著有酸味就可以啦!真的是不看不知道,毛豆腐的制作門道可真不少啊!
“豆腐壓榨成型后,還要切成小塊,就可以進發酵間發酵了。”喬叔叔邊說邊帶領我們走進發酵間,拿出一板毛豆腐給我們展示起來。“哇,這么多‘白毛’,像棉花糖一樣!”同學們議論起來。


喬叔叔繼續向大家介紹:“切成小塊的豆腐放在發酵間,一般四天到六天就長‘毛’了,冬天發酵時間長,‘毛’長得密;夏天發酵時間短,‘毛’長得稀疏一些。豆腐就蛻變成了毛豆腐,接下來就可以包裝出售了。”喬叔叔一邊介紹,一邊拿來盒子,手把手教大家盛裝毛豆腐。一塊塊毛豆腐就好像是剛出生的小白兔,我們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它們。
說它是美食,人們一定會問:毛豆腐怎么個吃法?據喬叔叔說,我們當地做法以煎炸為主。方法是:鍋里入油,待油燒熱后開小火,將毛豆腐一塊塊放入油中煎炸,等到毛豆腐兩面煎至微黃時,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生抽、老抽、料酒、蔥、姜、蒜等,輕輕翻炒兩下就大功告成了。品嘗一下,毛豆腐外焦里嫩,豆香四溢。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們收獲頗豐,不僅知曉了毛豆腐的制作工序,還了解了不少烹飪知識。祝愿家鄉的毛豆腐生意越做越紅火,讓這道舌尖上的美食走進千家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