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叫阿文,是秦朝的一個小官,在縣衙上班。
這天,南郡守“騰”把一卷竹簡塞給了我,讓我好好學習,說良吏和惡吏之間就差這卷竹簡的距離。
“騰”大人說,現在南郡(今湖北省荊州市)就像一個大宅院,以前住在這里的人們各家有各家的習俗,有的習俗很好,但有的會害人害國。因此,皇帝制定了法律來規范大家的行為,清除不良習俗。當然,由于法律還不夠完善,有些人很狡猾,鉆了法律的空子,所以“騰”大人就把各種法規整理出來,寫在了竹簡上,即《語書》,并將其公布于眾,使官吏、百姓都能清楚了解法律,讓大家不要違法犯罪。

我決定好好學習《語書》,就把它揣到懷里,打算隨時拿出來翻閱。
我去糧倉查看時,恰巧撞見王大人偷偷往布袋里裝小米。“這是糧倉富余的小米,”他朝我擠眼睛,“你也帶點兒回去?”我想起《語書》中的“廉潔”二字,趕緊擺手:“‘騰’大人說,糧倉的米要像法律條文一樣清楚,一粒都不能拿!”王大人的臉唰地紅了,他默默地把小米倒了回去。
下午衙門有案件審理,原來是張家和李家因菜地的邊界問題起了紛爭。我正翻閱《語書》找依據,實習生阿武突然大喊:“肯定是張家占了李家的地!”我趕緊拉住他小聲說:“要熟悉法律才能斷案,你看這上面寫著,邊界要按去年的界碑算。”果然,找到界碑后兩家都服氣了,“騰”大人朝我豎起了大拇指。
傍晚整理文書,阿武在我們共同擬定的賑災方案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我想起《語書》上的“不爭書”三個字,就什么也沒有說,只把他漏算的三個村莊的情況補了上去。沒想到“騰”大人早看在眼里,對我說:“阿文做事踏實,不搶功勞,這才是良吏的樣子!”
回家路上,我摸著懷里的《語書》,心想:只要把規矩刻在心里,一定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好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