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在60 美元 / 桶附近震蕩,既有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計劃增產的貢獻,也有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關稅戰的貢獻,同時也反映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實際與預期狀況。
進入2025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震蕩下行。5月5日,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結算價格更是進一步下探57.13美元/桶,創2021年2月以來新低。英國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Brent)5月5日結算價格60.23美元/桶,距離60美元/桶的關口價格也是近在咫尺。
自從2014年全球石油供需狀況進入新一輪寬松周期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行,疊加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和歐佩克及其盟友短暫的減產協議破裂影響,WTI近月期貨合約價格跌破了“零”創出了“負價格”的奇跡。歐佩克及其盟友從2017年開始正式執行限產保價政策,竭力把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產油國相對“舒適”的位置。但是,隨著歐佩克及其盟友限產保價時間不斷延長,國際原油價格在相對高位維持時間較長,全球新建產能保持穩定增長,高成本產能遲遲不退出市場,歐佩克及其盟友的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在價格與市場份額之間,歐佩克及其盟友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以免一味追求背離市場供需狀況的“舒適”價格而失去市場份額,甚至導致歐佩克與盟友的關系失和、聯盟破裂,掀起一輪新的價格戰。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哈薩克斯坦、伊拉克、阿爾及利亞、伊朗、科威特、阿聯酋、沙特、利比亞、阿塞拜疆等9個產油國2025年財政預算平衡油價的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別是90.82美元/桶和90.94美元/桶,這或將是歐佩克及其盟友相對“舒適”的價格水平。而實際上,自從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從中期高位回落至中期低位以來,2015—2024年十年間,WTI和Brent原油平均價格分別為62.14美元/桶和66.25美元/桶,與近期價格水平基本相當。
此外,2025年3月12—20日,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對83家美國本土石油勘探開發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不同地區產油井關井價格最大相差19美元/桶,最低的只有26美元/桶,最高的45美元/桶,平均值37.5美元/桶,中位值38美元/桶;不同地區的新井盈虧平衡價格最大相差9美元/桶,最低61美元/桶,最高70美元/桶,平均值64美元/桶,中位值62.5美元/桶。這意味著,如果國際原油價格較長時間維持在歐佩克及其盟友的“舒適”位置,美國新鉆油井將獲得很好的投資收益,鉆完井活動將持續高漲,美國石油產量將持續攀升,對未來的供需平衡產生長期困擾。
而當國際原油價格重回60美元/桶,甚至進一步下行至50美元/桶,不僅美國新鉆油井的積極性和投資銳減,而且會導致很多付現成本較高的油井縮短生產期,提前觸發經濟極限產量而關停退出市場。歐佩克及其盟友如果能夠繼續合作維持全球石油供需相對穩定,支持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 50~60 美元/桶或 45~65 美元/桶區間內運行一段較長時間,全球石油供需狀況將進入一個新的由市場主導的階段,為國際原油價格進入一個中期周期性的上漲軌道奠定基礎。
我們要相信,一個依靠限產維持較高水平的價格是不可持續的。同樣,一個向下嚴重偏離全球石油供需平衡的價格、抑制投資去產能的偏低價格也是不可持續的;短期價格劇烈震蕩不會改變,中期價格的周期性特點也會持續,而長期價格呈上漲趨勢,這就是國際原油價格的基本特點。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