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手打造高水平國際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是踐行《意見》的重要舉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下稱《意見》),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出系統部署和安排。《意見》提出5 年內實現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型開放水平、系統性改革成效、開放型經濟質量全面提升,提出要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增強服務貿易發展活力。
特朗普統治下的美國發起新一輪關稅貿易戰后,世界經濟形勢變得進一步復雜,經濟增長前景撲朔迷離,我國對外經貿也面臨諸多挑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成為我國應對關稅貿易戰的重要戰略選擇。立足我國區位和產業發展基礎,著手打造高水平國際石油石化產品資源集散地是踐行《意見》的重要舉措。從理論上以及實踐上看,一旦出現外部市場波動,借助資源集散地可靈活調整經營政策與運營策略,及時調整各類產品的調配方向和銷售渠道以實現優化資源配置。
具備潛力
美國墨西哥灣、沙特朱拜勒、新加坡裕廊島、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普等目前都是著名的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我國目前尚無可以比肩上述集散地的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但具有建設的條件和潛力。
20 世紀 90 年代我國開始成為石油和原油凈進口國,此后隨著中國原油進口量的持續增長,沿海地區依靠其獨特地理位置、在油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優勢漸顯。依托大型原油碼頭、LNG 接收站等基礎設施、經濟水平先進優勢,沿海地區進一步加大集聚中國石油石化產業步伐。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分布于環渤海、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區的七大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七大基地煉油總產能超億噸,乙烯、芳烴等基礎化工原料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覆蓋煉油、化工、新材料且有相對差異性的完整產業鏈。基地所在地政府前瞻布局,于數年前就提出建設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的設想。比如寧波市人民政府 2021 年就提出要立足石化基地建設寧波新型國際能源貿易中心。國內多家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寧波有相應的成規模業務,2024 年底寧波石化基地煉油總能力突破5000 萬噸。
石化基地是生產驅動型區域,核心在于通過產業規模化制造和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在產業鏈運行中具有“心臟”功能 ;石化產品集散地重點是流通驅動型區域,核心在于優化物流效率和拓展市場網絡,在產業鏈運行中具有“血管”功能。理論上看,石化基地與石化產品集散地兩者在石化產業運行中互為補充,基地為集散地提供貨源,集散地為基地拓展市場。在自由貿易背景下,國際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比如新加坡的裕廊等就具有生產流通貿易一體化發展的鮮明特征。
存在問題
對標國際石油石化園區和集散地運營可以發現,我國石化基地向集生產、物流、貿易一體化于一身的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轉型建設尚存在以下短板。
基地建設升級定位需要進一步明確提升。我國是石油石化產能大國,高端產能不足、中低端產能過剩現象本就較為突出。在突發的關稅貿易戰之下,石化產品出口將受到嚴重抑制,石化基地亟待通過升級功能開辟新的國際市場。
數年前無論是在規劃上還是產業實踐上,基地建設的重點是生產,雖然也考慮出口,但重點不在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建設上。如今外部形勢發生突變,石油石化行業作為大宗商品生產行業,需要快速在發展思路上及時做出調整。考慮到美國對華遏制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即便是關稅加征方面出現松動,美國在金融制裁、非經濟手段方面干預中國的可能性還將存在,石油石化產業作為基礎產業及產能充裕產業,迫切需要開辟新的發展通道。石化基地建設下一步的走向宜考慮建成石化產品集散地。
建設石化產品集散地配套設施不足。基地建設初期整體考慮多聚焦設備裝置及配套建設,對基于基地建設的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建設思想準備不足。集散地側重流通,運營需要有碼頭、倉儲等產業配套,系統運行數字化、智能化,目前基地在這一方面仍有欠缺。此外,單從生產型基地運行情況看,目前七大石化基地建設普遍存在石化產業整體布局存在著一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偏低等問題。
政策扶持跟進力度需要加大。從國際經驗看,商品集散地多與自由貿易保稅區位置功能疊加,通過自由貿易實現商品和生產要素快速便捷流動。我國雖在加快推進海南、上海、寧波等自由貿易港建設,但目前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建設尚有差距。特別是石油石化產品產供儲銷系統對安全、環保的要求更高,既需要安全環保等技術標準為基地升級為集散地護航,也需要開放型金融及監管政策的規制及推動跨境資金自由流動、推進人民幣結算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對策與建議
一是明確國內石化基地建設定位,加強石化產品集散地建設的頂層設計。針對我國是石化產能大國,石化產能不同程度過剩現象的普遍事實,在美國發起關稅貿易戰的背景下,宜將石化基地建設與國際石油石化集散地定位結合起來。可以考慮將上海、寧波、海南洋浦作為我國建設國際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的試點,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考慮由點及面逐步推進石化產品集散地建設。
二是按照國際石化產品集散地硬件標準高質量建設一體化石化基地。對標國際主流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加快基地基礎設施運營智能化改造,優化石化產品倉儲網絡。在現有石化產業基地“產儲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壯大倉儲設施建設,重視基地龍頭與前沿功能發揮,強化腹地產業與基地產業的有機聯系,全面提升產業鏈質量,發展“產儲貿一體化”產業鏈。
三是按照國際商品集散地的標準,出臺完善相關金融、稅收扶持政策,加快推進石油石化產品集散地建設。鑒于生產型石化基地向集生產和貿易流通于一體的集散地建設轉變是應對外部經貿形勢突變之舉,因此宜加大建設標準升級情景下相關土地、港口、倉儲建設等扶持政策。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人民幣在石油石化產品資產定價機制中的影響力。借助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推進原油期貨等能源類衍生品國際化交易,宜進一步加強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金融輻射功能,帶動國內石化基地建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