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審計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并提出要加強審計發現問題整改,促進審計結果的運用。本文結合某軍工研究所2021—2023年的審計發現問題,運用研究型審計思維,提出了審計結果運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并通過開展審計“回頭看”,系統闡述了研究型審計在審計結果運用體系構建中的具體應用,旨在規范審計整改,將審計結果運用落到實處,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究型審計" "審計整改" "審計結果運用
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同樣重要,必須一體推進。2018年,審計署在《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中對各類組織如何加強審計整改、促進審計結果運用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2021年,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署在《“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積極開展研究型審計”。深化審計結果運用,構建審計結果運用體系,拓展監督的深度和廣度,將審計結果由“問題導向”向“整改導向”轉變,力求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既能避免“屢審屢犯”問題發生,也能從完善體制機制角度來優化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通過構建審計結果運用體系,可以將業務部門、組織人事、法律合規、財務等相關部門納入進來,實現成果共享與結果共用,更好地發揮審計“免疫系統”的功效。
一、當前審計結果運用存在的問題
一是單位高層領導重視程度不高,審計整改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單位對審計整改工作的認識不足,存在“新官不理舊賬”現象,加之事后審計仍較為普遍,審計結果反饋滯后,審計結果往往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運用。
二是不同部門間缺乏溝通協作,難以形成合力。審計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不夠順暢,個別業務部門對審計工作存在抵觸情緒,對審計工作的參與和配合不夠積極,在將審計結果運用納入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存在“打折”情況,部門間難以形成合力。
三是審計整改浮于表面,落實力度不夠。雖然單位制度要求審計整改應從“事項整改、舉一反三整改和源頭整改”三個層面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整改,但實際上,部分問題由于整改未觸及到管理制度等深層次根本原因,整改工作往往治標不治本,容易“屢審屢犯”。
四是審計部門在執行當年審計項目的同時,還要兼顧以往審計項目的審計整改監督工作,往往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可能存在放松對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和結果反饋的監督檢查。
二、研究型審計在構建審計結果運用體系中的實施路徑
運用研究型審計理念構建審計結果運用體系,需要將研究型思維貫穿于審計整改各層面,推動審計整改全面深入落實,以研究型審計成果指導構建審計結果運用體系,進而指導業務實踐。本文通過對某軍工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2021—2023年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結合歷年審計實踐和科研生產及經營管理實際,構建了以推動審計整改、建立成果臺賬、優化制度流程、共享審計成果為基本框架的審計結果運用體系。
(一)做好整改過程研究,壓實審計整改主體責任
審計整改要落實主體責任,這是審計整改措施落地的關鍵。研究所堅持“業務誰主管,整改誰負責”原則,構建了審計整改責任分工體系(見圖1),明確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應整改業務的部門領導和相關業務人員承擔整改主體責任,負責制訂整改計劃,組織實施整改工作,確保整改及時到位;審計部門負責對整改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報送考核部門,作為其對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的組成內容。人力資源部門將被審計單位領導人員的審計整改完成情況作為其履職盡責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違反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的問題,將問題線索移交紀檢監察部門。
通過審計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共同努力,該單位2021—2023年內、外部審計發現的所有問題,整改完成率達到100%,有效提升了審計整改工作水平。
圖 1 審計整改責任分工體系

(二)做好審計問題風險識別研究,建立審計成果臺賬
研究所梳理2021—2023年的內、外部審計發現問題,將這些發現的問題按照業務類別分為會計核算類、固定資產管理類、存貨管理類、科研項目管理類、目標責任考核類、合同管理類、制度不健全類、其他類等八大類(見圖2)。
進一步深入穿透管理實質,研究所對標上級主管單位的相關業務規章制度、內控手冊等,對被審計單位實際管理及落實情況進行對標測試,查找管理漏洞和管理缺陷。根據對標測試結果,審計部門組織相關業務部門召開專題辦公會,從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影響程度兩個維度對該單位2021—2023年審計發現問題進行風險識別(見圖3),確定了不同類問題的風險等級。一是制度不健全類問題,涉及到具體業務的頂層設計,指導各類業務的具體執行,此類問題一旦發生,即形成重大內控缺陷,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合法合規性影響深遠,故屬于高風險問題。二是會計核算類問題、存貨管理問題、科研項目管理問題,如存貨周轉率低、存貨長期掛賬未處理、科研項目列支不合理支出等,這類問題涉及單位的兩金管控、項目管理,是軍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容易存在管理風險的薄弱環節,在各層級審計中屢次出現,對企業科研生產經營的核心業務會產生很大影響,屬于較高風險問題。三是固定資產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管理類問題,隨著相關設備管理辦法、考核辦法的修訂,明確了日常管理、考核的具體范疇,能夠做到有據可依,執行有效,屬于較低風險。四是合同管理類問題,主要包括未進行合同談判比價、合同簽訂時間滯后于合同內容履行等,此類問題是內、外部審計和巡察的重點,幾乎每年都要被審計和檢查,一些歷史問題基本已充分暴露并進行整改,總體屬于低風險,但個別現象仍需重點關注,如虛假招標或比價,合同倒簽導致的法律糾紛等,這類低頻次個例事件已遠遠超出管理不規范的范疇,需要提高相關經辦人員的業務能力、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水平,嚴格合同審核來規避風險。

圖 2 2021—2023 年審計成果分類情況
(三)做好審計整改系統研究,構建審計整改長效機制
針對審計發現問題,研究所不僅要求被審計單位實施“點對點”事項整改,更要立足科研生產經營實際,在“點對點”問題整改的基礎上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及對未來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被審計單位應當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措施。
在2021—2023年開展的內、外部審計中,研究所審計部門將監督關口前移,強化審計結果運用,督促被審計單位在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完整性等領域,在實施事項整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源頭建章立制、優化管理流程,提升審計監督質效。如某重大專項經費治理審計中,針對未經審批的合格供方名錄外采購問題,物資采購部門及時修訂了《外協外購供方管理辦法》,規范外協外購供方管理;某處處長離任審計中,針對考核部門與現有組織機構不一致的問題,業務部門及時修訂了該制度,將考核部門與現有組織機構保持一致;某外協外購管理審計中,針對部分合同簽訂滯后于合同實際履行的問題,物資配套處完善了采購合同簽訂流程,降低采購風險等。
此外,審計部門定期開展審計整改“回頭看”,構建經營管理業務的風險防控機制,做到事先預警,實現源頭控制,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功效。

圖 3 2021—2023 年審計發現問題風險地圖
(四)做好審計協同研究,建立審計結果運用聯動機制
在近年的審計實踐中,研究所審計部門逐漸摒棄單打獨斗的監督模式,注重加強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法律合規、財務等監督機構的協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結果共用、重要事項共同實施、問題整改問責共同落實等工作機制。
審計部門以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為基礎,利用審計信息系統建立審計問題數據庫,按項目上傳審計問題、整改時限、整改標準、整改證據、整改完成情況等信息,并設置專人對該問題庫進行動態更新維護,同時為其他監督部門開通查詢權限,實現審計信息共享、結果共用。
研究所通過定期召開整改工作聯席會議,邀請組織人事、法律合規、財務等相關部門參加,通報審計問題的整改進度和困難,研究解決措施,建立了上下協調、部門聯動、層層壓實的審計整改聯動機制。
四、結語
審計結果運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審計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的緊密配合和共同努力。要將研究型思維貫穿審計結果運用始終,立足審計整改,做好審計整改過程研究、審計成果分類和動態管理研究、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研究、監督協同研究,做實研究型審計,做好審計“下半篇文章”,促進被審計單位不斷健全內控機制,完善治理提質增效,服務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天津津航技術物理研究所,郵政編碼:300308,電子郵箱:mm8253@126.com)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會金,鄭石橋.軍工審計結果及其運用:一個理論框架[J].會計之友, 2023(12)
[2]翟國森,馮麗英.對研究型審計的幾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 2022(12)
[3]周立云,譚偉.內部審計成果轉化應用的途徑及方法研究[J].會計之友, 2022(5)
[4]鄭石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應用: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J].財會月刊,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