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我國民營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民營企業亟須通過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等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內部審計作為現代企業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風險防控、價值增值等職能的深度重構,為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價值定位,從價值守護到價值創造
民營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面臨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薄弱等典型問題,這也決定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在設立之初的定位,主要是查錯防弊和合規監督。隨著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其治理水平和經營規模都得到了持續提升和不斷擴大,利益相關方對內部審計的價值期望也隨之發生很大變化,不僅需要內部審計守住合規底線,還希望內部審計能夠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識別潛在機會、支持戰略規劃等方式,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就要求內部審計從單純的監督職能向有效的風險管理轉變。當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定位已從過去的查錯防弊、挽回損失的價值守護型向適應風險、驅動組織變革的價值創造型轉變。
營造價值創造的內部審計環境,成為企業變革推動者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至關重要,它是審計職能保持權威、可信度及審計職能形象的重要原則,但是審計獨立性和客觀性經常被片面理解,一些審計人員為保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而逃避承擔新任務,逃避積極發聲,即使這些任務和表態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組織的利益。審計的獨立性并不意味著孤立,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需要取得獨立開展審計工作的權限和資源,但對于業務風險的把握或有助于企業獲得整體改善的行為,應保持與利益相關者的互動,這更有利于內部審計成為企業變革推動者。
大多數民營企業內審人員以發現問題為審計目標,內部審計的價值視角也主要聚焦問題整改,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同時期或不同組織里同樣的問題會屢查屢改屢犯,這就好比審計的視野一直盯著“后視鏡”。事實上,利益相關方更需要內部審計從“望遠鏡”的視野來洞察和遠見未來的風險,內部審計的價值視野需要從基于過去的“整改推動者”到基于未來的“變革推動者”轉變。未來,內部審計將向“價值共創”演進,內審職能可拓展為建立跨部門創新實驗室,與業務部門聯合開發風險管理工具,根據利益相關方需求畫像來定制化設計審計產品等。這種轉變不僅守護企業合規底線,更能夠在戰略層面驅動價值創造。
內部審計模式轉型,完善內部審計價值鏈能力
在烏卡時代,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快、內部運營復雜,風險呈現形式愈發動態與多樣性,傳統年度審計計劃的靜態模式難以適應。為有效應對,內部審計需從靜態風險評估轉向動態風險監測,實時捕捉潛在風險信號以驅動審計任務,完善內部審計價值鏈,為企業提供精準風險管理支持。具體來說,一是要強化業務研究能力的審計后臺,深度剖析業務架構、流程設計和風險特征,構建企業風險庫以作為數據基石與監測起點;二是要構建動態風險識別的審計中臺,基于風險庫和規則建立智能監控模型,生成預警并形成審計線索庫;三是要搭建敏捷響應能力的審計前臺,快速響應線索,靈活調配資源,確保審計時效性與針對性。前中后臺協同推進,使企業能夠靈活適應復雜風險環境。
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審計
數字化浪潮中,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崛起,將對各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帶來巨大改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已從“可選項”變為“必答題”。通過數字化轉型,內部審計能夠在風險覆蓋范圍、問題挖掘深度、審計知識管理、審計質量以及審計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從而極大彌補民營企業內審人員和審計資源存在不足的短板。然而,大多數民營企業的數字化基礎相對薄弱,缺乏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資源投入有限,因此,數字化轉型需跨越技術、安全與人才三大難關。民營企業唯有結合自身戰略和實際情況,分階段推進工具應用、組織重構與生態協同,才能在數字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
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扮演值得信賴的顧問角色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規模相對較小,內審人員能力參差不齊,企業管理層應對此予以足夠重視,并通過加強審計資源配置,明確審計職能向企業一把手匯報關系等方式,進一步完善審計組織保障。內部審計負責人應優化迭代內部審計文化建設,明確內部審計使命與愿景,深入理解利益相關者對審計的期望與需求,只有交付更有價值的審計洞見才能獲取更大的資源支持,正所謂“有為才為位”,切不可懷有“等、靠、要”的被動依賴思想。
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人才,內部審計要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內審人員。內審人員應將自己定位為企業內部顧問角色,成為值得信賴的業務伙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原秘書長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F·錢伯斯提出的杰出內審人員具備三個特征(個人特征、關系特征、職業特征),可以作為內審人員不斷提升自我優秀品質的參考。
總結
內部審計作為民營企業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由價值守護轉型為價值創造,要通過打造內部審計價值鏈,積極融入企業運營管理,同時積極擁抱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動態風險監測,以適應企業快速的風險變化,助力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