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夢想的種子在征文中萌芽
湯軼雯,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初二(1)班的學生。作為她的語文老師,我將帶著滿腔的驕傲與誠摯,講述她的故事,一段關于“奇跡”成長與夢想的旅程
2024年,雯雯再次踏上了征文比賽的征程,這次參加的是“茅盾作文獎”,主題為“奇跡”。這是她參加的不知道第幾個征文比賽了,從一年級開始,家人和老師就常常鼓勵她參加各種作文比賽。盡管并非每次都能獲獎,但每次比賽都讓她收獲滿滿,寫作的種子在一次次嘗試中悄然萌芽,逐漸生長,

破繭:文化與傳統在文字中交織
面對“奇跡”這一主題,雯雯思索了很久。她想要講述一個破繭成蝶的故事,一個關于涅槃重生的奇跡。在冥思苦想之際,她看到了一則公眾號文章:科學研究顯示,蝴蝶可以飛越大洋,抵達彼岸。這不禁讓她聯想:人是否也能如此?
當她腦海中蝴蝶拍打翅膀的樣子與小孩奔跑向前的影像重疊時,創作的靈感如泉涌般汨汨流淌。她想起了自己從小愛看鬼片的經歷,想到國內的恐怖片十部有九部會與“紙人還魂\"有關,而紙扎則是源遠流長的民間藝術、一代代手藝人的智慧結晶。于是,她決定在個人成長的故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傳承,架起一座橋梁。
她創作了一個來自山區的多動癥姑娘的故事:小姑娘因熱愛紙扎手藝而遭人非議,卻憑借著不懈努力,走出了大山,將紙扎文化一同帶出了大山,帶到了大洋彼岸。在那里,她與克服重重阻力漂洋過海飛來的蝴蝶相逢,共同演繹了一段關于“奇跡的傳奇。
對話:閱讀與寫作在心靈中交融
在寫作的過程中,雯雯深刻體會到了閱讀對寫作的巨大推動作用。她覺察到閱讀不僅是詞匯與表達的積累,更是對語感的培養與對文章色彩韻律的塑造過程。她善于在閱讀中總結寫作規律,將敘述技巧巧妙融入作品。她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體會:第一人稱多適用于活潑歡快,或敘述性強的文章;而第三人稱則能為文章蒙上唯美的面紗,若配合著長短句使用則更為奇妙。
她在構思陷人迷茫時,曾沉浸于武俠小說《指間砂》的世界,從中汲取敘述手法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她嘗試學習如何在字里行間展現人性的復雜多面,嘗試著將個人經歷與閱讀感悟相結合,創作出蘊含自己思考成果的作品,
舞動:筆墨在反復雕琢中綻放
雯雯偏愛短句,這讓她的文章讀起來如行云流水,流暢自然她的文本初稿或許稍顯單薄,但她會反復雕琢,通過細節的加入、生動詞匯的點綴以及腦洞大開的比喻,文章就逐漸變得豐滿立體
起來,引人入勝
雯雯的寫作習慣同樣值得稱道。她善于在寫作前確立題材與框架,能在寫作過程中靈活調整這樣的習慣,保證了她的寫作速度與連貫性,使得她總能在限定時間內一氣呵成地完成習作
廣泛閱讀是她提升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奇幻文學拓寬了她的想象空間,名家經典則讓她學會將想象與現實融合,用以加深立意。她尤其愛讀余華的小說,那些新穎而幽默的比喻,為她的寫作注人了新的活力。
展望:文學與音樂在夢想中交響
除了熱愛閱讀與寫作,雯雯還對音樂懷有深厚感情。她深信音樂與文學相得益彰,能激發無限的創作靈感。她說:音樂的韻律、節奏常常為她的文學創作帶來靈感、提供素材。許多歌曲的歌詞本身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歌詞的詩意和內涵能夠讓音樂更具深度,與文學相輔相成。
接下來,她計劃繼續挑戰多樣化的敘述風格,運用豐富多變的手法,深刻剖析故事內核,賦予文字以靈魂。她還想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融,從古代典籍與20世紀經典中汲取智慧與精髓,將世界的滄桑巨變與現實的點滴感悟巧妙融人筆端
她希望以文字為媒,搭建起一座溝通古今、連接未來的橋梁,用文學與音樂共同演繹新的故事與意義。
結語:奇跡之光,照亮文學之路
雯雯的文學之旅是一段關于“奇跡”成長與夢想的旅程。她以筆墨為劍,以夢想為盾,勇敢地踏上了這條征途。她不僅收獲了榮譽與認可,更找到了自我與世界的聯結。她的故事是對所有懷揣文學夢想的青少年的鼓舞與啟示:只要心中有光,筆下就有奇跡
愿雯雯在文學的廣闊天地里步履不停、筆耕不輟,繼續用文字書寫屬于自己的“奇跡”。愿她的筆下永遠綻放著奇跡之光,照亮自己和更多人的心靈之旅。
(作者為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