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煙俱凈,在滔滔時光長河中,千百年已逝,換了人間。我漫步于大地上,腳印落下,是大地的回響在呼喚。俯身,用手滿捧一抔塵土,感受細膩的顆粒在指尖摩挲,大地的脈搏在掌中緩緩跳動。
一陣風起,不經意間,手中的塵土竟已失了蹤影。恍惚間,心想或許在時間長河中,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人間過客來了又走,最終都化為一抔土,“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不,不是這樣的,在這黃土之下,掩藏著的,是黃土高原依然唱響的民謠,是新疆人民仍然飛揚的裙擺,是東方大地上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哪怕千萬年風沙已盡,只要那大地依舊,文明便不逝。
風卷起了沙塵又何妨?我俯身再次捧起一抔塵土,翻開的,是屬于大地的溫度。早春,清晨。南方的大地上,點點嫩綠將這里裝點,細雨打在地面上,留下斑駁痕跡,揚起塵土,亦揚起清晨。柳色似已煥然一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雨中夾雜淡淡的愁緒,在濕潤的空氣中輕輕蕩漾。縱然知曉已無法再挽留,卻仍折下一枝柳條相贈以示“留”。罷了,便縱有千言萬語,皆隨雨而去吧。朝雨淅淅瀝瀝,塵土飛騰又落下,元二的腳步被深深烙印在這兒,他的故事將隨著詩歌,隨著塵土,隨著大地,代代相傳。
將合攏的手掌半開,讓塵土緩緩落下,它掩住的地方,露出本來面目,是一片花瓣啊。或許這是黛玉所葬的花吧。“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桃花林中,落紅無數。用那塵土掩住一生風流比起被踐踏、與這世道同流合污似乎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歸宿。也許林黛玉想借這塵土掩住的不只是她所憐惜的花兒,更是不愿被世俗所淹沒的自己
夕陽西下,落日余暉襯得這 塵土熠熠生輝。我捧起一抔塵 土,塵灰飛揚,掩埋著的故事,緩 緩展開。
老師評
歷史、時空,看似有限,但大地之深厚足以承載這無比寬廣的領域。歷史是無法挽留的,但人的每一步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捧一抔塵土,看似無意義,但作者卻賦予它或是源遠流長的文明記憶,或是古今與共的離愁別恨。當然,還有黛玉葬花的純潔與風流,讓人情不自禁也思緒悠遠。
(指導教師:張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