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年過節,在超市的貨架上,在水果店里,經常可以看到來自越南的百香果。
“現在越南來的百香果不是太多,8月份之前很多。”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的李海珍老板說,每年的春季,中國百香果還沒下來的時候,是進口越南百香果最多的時候。
百香果,又叫西番蓮,原產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地,是一種草質藤本植物,果實因融合香蕉、菠蘿、檸檬等多種水果香氣得名“百香果”。它的花非常美麗,有5片花瓣和5片花萼,還有一圈絲狀的副花冠。因為花形像十字架,柱頭像釘子,花藥像傷痕,花瓣像荊棘,形似耶穌受難場景,被命名為“受難之果”,英文稱“Passionfruit”。
百香果的傳播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1560年前后,西班牙傳教士在南美洲發現百香果并帶回歐洲,隨后葡萄牙傳教士將百香果帶到非洲和印度。隨著全球貿易活動的發展,百香果被傳播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成為當地人喜愛的水果之一。
20世紀初,百香果被引入中國,現在種植百香果的省份越來越多,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貴州、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均有種植。如今,百香果已經成為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的重要經濟作物和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的水果,被譽為“果汁之王”“搖錢樹”。
因氣候、光照、土壤等條件適宜,近年來,越南百香果產業發展迅速,河內、西貢等偏熱帶溫暖濕潤地區成為主產區。目前,越南百香果種植面積約9500公頃,年產量約19萬噸,是世界十大百香果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

據越南果蔬協會人員介紹,百香果在越南出口水果中一直排名靠前,2023年出口額超過2.22億美元。越南百香果出口到有嚴格質量和安全標準的市場,包括中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2025年還將被允許進入美國市場。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越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近年來,中國成為越南百香果的主要出口市場。越南百香果大多盛產于3月至6月,而中國百香果供應時間主要在6月至次年2月,供應時間相互錯位,使越南百香果在中國市場具有差異化優勢。
中越水果跨境貿易的主要口岸是廣西憑祥和云南河口,交通方式有公路和鐵路。廣西憑祥是中國和東盟水果進出口貿易最大的口岸城市,經憑祥口岸進口的水果占全國進口水果總量的1/3。越南的百香果大多是從憑祥口岸進入廣西,然后發往全國各地。

隨著中國百香果種植規模的擴大,再加上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百香果產業的國際競爭,以及越南百香果種植、管理、銷售等自身問題,越南百香果出口中國正面臨價格偏高、供應不穩定、品牌知名度低等困境。
然而,隨著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不斷升級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政策因素給越南百香果的出口帶來重大利好。中國東盟水果貿易市場份額逐漸上升,盈利空間逐年增長以及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也給越南百香果出口提供機遇,中越百香果貿易前景依然可觀。
相關領域研究者建議,越南百香果一是要提升質量,確立產品定位,與中國百香果形成差異化競爭;二是完善外銷供應鏈體系,構筑成熟的營銷網絡;三是打造越南百香果品牌,提升區域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四是規范包裝,規劃統一境內甩掛中轉點,提高運輸的時效性以及統一明確的冷藏貨柜標準;五是減少跨境貿易糾紛等,才能突破中越百香果貿易瓶頸,推動百香果貿易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