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 點,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載滿榴蓮的冷鏈貨車排成長龍,車廂里金黃飽滿的榴蓮散發著濃郁香氣,即將開啟它們的中國之旅。
這一幕,正是中國與東盟及RCEP 成員國水果貿易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疊加《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紅利持續釋放,一條跨越山海、聯通內外的“水果絲綢之路”正煥發勃勃生機,將全球優質果品源源不斷送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
“全國每3 顆榴蓮,就有1 顆來自廣西口岸。”在友誼關工作了15 年的海關人員見證了這一變化,“10 年前,一天能見到一車榴蓮就不錯了,現在高峰期每天有超過300 輛水果運輸車從這里通關。”
中國進口水果市場正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曾經稀缺昂貴的“異國珍饈”,如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甜蜜日常”。
2025 年上半年,廣西口岸進口東盟水果量達78 萬噸,同比增長50%,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僅6 月份就進口東盟水果21.2 萬噸,同比增長48%。在這些令人矚目的數字背后,榴蓮的表現尤為搶眼。2025 年6 月,廣西口岸榴蓮進口量7.9 萬噸,同比增長47.8%,成為當之無愧的“流量擔當”。
這股“榴蓮熱”的背后,是一整套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在支撐。廣西擁有22 個對外開放口岸,涵蓋水陸空全類型;13 個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數量位居全國之首;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的76 條集裝箱航線,覆蓋東盟各國主要港口。
此外,廣西各大口岸設立了進境水果業務專窗,通過優先通關、優先查驗等舉措,力爭實現6 小時內的高效通關,為榴蓮等水果的“搶鮮”上市提供了堅實保障。
東南亞各國榴蓮生產商早已嗅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各展所長。
泰國作為傳統的主力供應國,憑借其水果的卓越品質長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這一成就得益于泰國推行的“四無標準”(無未熟果、無蟲害、無虛假標注、無禁用化學品)認證體系。如今,泰國成功實現了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鏈條標準化管理,政府與農業機構為果農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既有效提高了產量,又確保了果實品質的穩定性。此外,泰國的專業榴蓮采摘和冷鏈物流系統,使得“熱帶珍饈”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越南則憑借其地理優勢,打出了“新鮮速達”的王牌,與泰國依賴海運或鐵路中轉的模式相比,越南榴蓮從果園到中國市場的周期更短,果品新鮮度更高。此外,越南今年起草了新的榴蓮國家標準,針對主栽品種Ri6 和Dona,明確了采收成熟度、瑕疵率不超過5%、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標準,并嚴禁使用堿性嫩黃等違禁添加劑。通過規模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越南正逐步從“價格競爭”轉向“品質競爭”。
新興產地也不甘示弱,積極入局。柬埔寨鮮榴蓮成為該國第五種獲得對華準入資格的水果。當地開創了空運直航通道,實現了“從柬埔寨農場到中國消費者手中48 小時直達”的高效鏈路。馬來西亞榴蓮雖產量有限,但憑借獨特的貓山王品牌效應,通過跨境電商直供模式迅速打開銷路。多方競逐的格局,既推動了產地國的產業升級,也讓中國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
在泰國尖竹汶府的智慧果園,一場“數字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數年前,科賽從父母那里接手了這片果園,如今園內已有400 多棵榴蓮樹。果園里布設了許多物聯網裝置,實時采集氣象、水位以及土壤墑情等信息。“這些智能化農業物聯網設備,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我們據此決定噴藥和養護時間,同時能監測土壤的含水量是否適合榴蓮生長,大大提高了果園的科學管理水平。”科賽說道。

科技的力量不僅體現在種植環節,更貫穿于整個跨境供應鏈,共同守護著榴蓮的“黃金賞味期”。在鐵路運輸領域,中越跨境貨物列車配備了無人值守發電機組,能在全程提供持續、穩定的低溫環境,有效減少了因溫度波動導致的貨物品質損耗。與此同時,口岸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廣西憑祥等口岸通過流程優化,實現了進口水果最快3 小時通關,為榴蓮的“搶鮮”上市贏得寶貴時間。在海路運輸領域,廣西北部灣港(如欽州港)為進口水果開設了“綠色通道”,持續實施“提前申報”“抵港直提”“屬地檢測”“附條件提離”等便利化措施。
跨境電商的興起,更是為“果王”的中國之旅插上了翅膀。在泰國果園里,科賽經常通過直播向中國消費者展示榴蓮的生長環境。“這是我們泰國產的金枕榴蓮,果肉飽滿,口感軟糯香甜,大家可以來嘗嘗。”科賽推薦道。
這顆自帶爭議的熱帶“果王”,用奶油般綿密的質地與層次豐富的馥郁香氣,在中國人的味蕾上施展著獨特魔法。這種讓人“愛之深、恨之切”的極端特質,恰恰成了它橫掃社交平臺的流量密碼,從“開榴蓮盲盒”到“榴蓮吃法測評”,相關話題總能輕松引發全民熱議。
每逢榴蓮銷售旺季,一場場關于榴蓮的“消費狂歡”便在全國上演:商超貨架前,消費者會仔細按壓果殼判斷成熟度;直播間里,觀眾守著鏡頭等待主播切開“報恩榴蓮”的瞬間。當劃開堅硬果殼、露出飽滿瑩潤的果肉時,那份從期待到驚喜的滿足感,早已超越了價格本身。這份“為美味買單”的熱情背后,蘊藏著中國消費升級的鮮明軌跡——大眾已不再滿足于“有得吃”,而是更加追求“吃得好”。這種消費行為背后,反映了中國消費者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對高品質、個性化生活方式的積極追求。

從海關總署的數據來看,2018—2024 年,中國鮮榴蓮的進口量從43.2 萬噸上漲至156 萬噸,進口金額從10.95 億美元增至69.9 億美元。作為榴蓮消費大國,全球榴蓮貿易中的95% 都流向了中國。“榴蓮自由”正是驅動榴蓮產業不斷升級、供應鏈日夜兼程的根本動力,共同鑄就了這場跨越山海的熱帶“果王”中國之旅。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 的深入推進,這條“水果絲綢之路”將不斷延伸,將會有更多熱帶水果跨越山海,走進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為中外貿易合作注入更多甜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