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01
刊物介紹
《環球時報》是由人民日報社主辦與出版的國際新聞報刊,創刊于1993年1月。原名《環球文萃》,1997年改名為《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對日本、美國及臺灣的新聞較為關注。在解讀中國外交政策領域具有一定權威性。因《人民日報》在全球各地派駐人數眾多的特派或特約記者,《環球時報》也以此為獨家特色資源,加以利用。使之刊發的文章受到中國大陸與海外同行的高度關注。 《環球時報》通過廣布于世界各地的駐外記者,以獨特視角生動及時反映這個世界的豐富與復雜,反映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審視與交融,從而拓寬國人視野,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與發展提供必要資訊。 同時,《環球時報》鮮明、堅決地向世界亮出中國民間對一些國際問題的看法和立場,成為中國百姓參與國際輿論的一個渠道。外國主流媒體和駐華使館普遍關注環球時報,對其所反映的中國民意加以傳播和研究。
環球時報
- 巴黎用12天討論拯救世界
- 氣候大會,普京拒見埃爾多安
- 抗爭
- 歐盟用“入歐”誘惑土耳其
- 昂山素季周三“秘會”吳登盛敏昂萊
- 日向澳提交潛艇競標最終方案
- 韓國會批準韓中自貿協定
- 中企幫克里米亞鋪電纜遭烏克蘭調查
- 俄空襲,打了敘境內的“東伊運”?
- 日媒:日外務省官網刪除“侵略”等字眼
- 漢堡公投對申辦奧運說“不”
- 7-11日本公司獲“黑心企業大獎”
- 韓軍旅真人秀竟放日本軍歌
- 日捕鯨船隊今天駛往南極
- 臺媒稱兩岸10月“換諜”
- 王如玄搬離爭議官舍
- 陳德銘第四次率團訪臺
- 中國股市進入大震蕩期?
- 臺灣股市擬對大陸投資者開放
- 樂天要給“千萬級”中國顧客配導購
- 美商家期待“網絡星期一”破紀錄
- 外界謹慎評價印度“高增長”
- 德國危險品產地,中德美居前三
- 德國危險品產地,中德美居前三
- 科比退役,NBA難覓孤膽英雄
- 高高在上與平易近人(手記)
- 下海經商,他能否一帆風順?
- 蘇聯“喜劇之父”在溫情中離世
- “頑石之城”:改變一戰的13天
- 臺灣在萊索托“挖墻腳”的那些事(口述歷史)
- 丘吉爾誕辰141周年(歷史老照片)
- 俄空軍炸了“東伊運”,但它一時死不了
- 美國是氣候大會協議的X因素
- 重建中日相互信賴與尊重是當務之急(大勢)
- 希望兩岸“互換被俘情報員”是真的
- 護照“臺灣國貼紙”笑料是自取其辱
- 放開戶籍,房價也難有大漲
- 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標本意義
- 美歐熱議人民幣的“歷史性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