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云祥 李大成
吳天石、馬瑩伯合著的《談談我國古代學者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是一本毒害青年的壞書。必須予以徹底的批判。
這是一種什么學習精神
這本書大大贊揚古代學者的“勤學苦讀”的精神,并介紹了不少他們“發憤讀書”的故事,什么“囊螢”、“映雪”啦,“歐母畫荻”啦,“穿著草鞋千里求師”啦,等等。
從作者介紹的這些故事里,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古代學者所以徹夜不眠、懸梁刺股地苦讀,正是由于成名成家、升官發財等如意算盤在吸引著他們。作者不但不對這種封建文人的學習精神給予批判,反而在青年面前大加炫耀,這不是居心毒害青年嗎?我們知道,學習精神從來就不是什么抽象的東西,它總是要受到一定的世界觀所支配。我們無產階級也提倡發憤讀書,但發的是階級憤,讀的是革命書,它與封建士大夫的“發憤讀書”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必須抓住“政治”這一靈魂,只有突出了無產階級的政治,學習精神才能徹底解決。這本書好象單純地強調學習精神,其實不然,作者是在利用青年求知欲強的特點來販賣資產階級名利思想。我們必須拆穿這個大陰謀,不要上他們的當。
這是一種什么學習方法
作者向我們青年兜售的學習方法是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們看看作者告訴我們的到底是一種什么學習方法吧!
先說“讀萬卷書”。作者十分推崇我國古代學者由“讀書破萬卷”而后成名成家的道路。認為書本就是一切真知的源泉,多讀書可以成名成家。所以作者要我們青年學生也應象古代學者那樣“讀書破萬卷”,成為“精通某種學問的專家”。
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要堅持無產階級的政治方向,沿著又紅又專的道路前進,要與工農群眾結合,參加三大革命運動,把自己鍛煉成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而這本書卻讓我們鉆到故紙堆里去“讀書破萬卷”,多方面獵取“知識”,準備將來成為一個凌駕于群眾之上的特權人物。這難道不是在宣揚脫離實踐的本本主義的學習方法嗎?這難道不是在宣揚害人的資產階級的個人奮斗嗎?這難道不是和毛澤東思想大唱反調嗎?
再說“行萬里路”。作者認為我國古代學者的“行萬里路”是一條求知的正確的途徑。果真如此嗎?我們的回答完全與此相反。書中寫得明明白白,我國古代學者的所謂“行萬里路”,只不過是懷著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去游山玩水,觀賞“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飽覽“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等等。和毛主席所諄諄教導我們的“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工廠去,到農村去”,哪有半點相同之處呢?我們決不能按照這本書作者所指的路走!
這本書的作者還講到我國古代學者的所謂“篤行”精神。并說可以把“篤行”理解為實踐。我們認為,我們古代學者的“篤行”和毛主席所說的實踐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古人所說的“篤行”,就是把“圣人之書”奉為經典,作為起居的規范,修身的標準。我們最敬愛的革命領袖毛主席所說的實踐是讓我們投身到三大革命運動中去。“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這本書的作者以介紹古人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為名,販賣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私貨,企圖引誘青年脫離政治,脫離革命斗爭,脫離毛澤東思想,鉆入故紙堆,為個人成名成家奮斗,其用心是十分惡毒的。我們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同毒害青年的一切牛鬼蛇神,一切反動思想作堅決、徹底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