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錫翔
今年第四期程代熙同志的《讀<西方美學史>》一文,提到“為藝術而藝術”是法國維克多·庫興在184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說法的歷史可靠性,我表示懷疑。
巴爾扎克曾經在1830年2—4月的《側影》周報上發表論文《論藝術家》,指出:“凡有憑天稟或是靠勤奮而獲得了創作才能的人,都應永遠記住:從事藝術就是為藝術本身服務,只能向藝術要求藝術所能給的樂趣,除了藝術在靜寂與孤獨中所賜予的寶藏之外,不能向它要求其它的寶藏。”他的意思不過是要求藝術家應有堅持真理、刻苦鉆研的精神,不可貪圖暫時的成功。不幸的是“為藝術而藝術”這個命題卻成了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許多藝術家,諸如高蒂埃、福樓拜以及巴拿斯派詩人等,企圖逃避現實、躲進象牙之塔的遁調和信條。
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家保爾·拉法格在《浪漫主義的根源——大革命時期的批判的研究》(1896年6月《社會演進雜志》)一文中也指出:“到1830年才建立‘為藝術而藝術這一有名的原則的浪漫主義(直等到第二帝政時期,這原則才由巴拿斯派加以實施),是一種階級文學。”(《拉法格文學論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由此看來,在歷史上首先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人,不是1845年的維克多·庫興,而是1830年的奧諾雷·德·巴爾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