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鑄成
面首這一個詞,近幾年似乎又頗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特別是那些愛打聽小道新聞的人。
解放前出版的辭書如《辭源》、《辭海》,在“面首”這一條,都只列一個義項,引用劉宋前廢帝劉子業與山陰公主的故事。《魏書·劉子業傳》:“時其姊山陰公主大見愛狎,淫恣過度,謂子業曰:‘妾與陛下男女雖殊,俱托體先帝。陛下六宮數百,而妾唯一駙馬,事不均平,乃可如此!子業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還引用了胡三省的注釋:“貌美者曰‘面,發美者曰‘首。”于是,“面首”幾乎成了男妾的同義語。如《聊齋·顏氏》:“生曰‘面首三十人,請卿自置耳。”日本出版的《大漢和辭典》,“面首”這一條,也只列這一義項,例句也和《辭海》等同一來源。
我在五七干校四五年中,于被批、斗、勞動和學習經典著作之余,每以披讀古書,消磨長日。73年“上調”,受工宣隊控制使用,從古書中摘錄資料,是唯一的工作。幾年中,摘制了近萬張資料卡,現在,已成為編輯《漢語大辭典》資料的一小部分。
在先秦、兩漢、魏晉的古籍中,我沒有發現過“面首”這個詞。《宋書·臧質傳》中,才看到了這么一段:“(臧質)坐前伐蠻,枉殺隊主嚴祖,又納面首、生口,不以送臺,免官。”按臧質服官于劉宋初年,早于前廢帝即位有十七八年。可見南北朝初出現“面首”這個詞,原義似乎與“壯丁”、“壯漢”相近。子業接受了他姊姊的抗議,給她選送了三十人,未必先立下“貌美”、“發美”的標準,只是挑選如《水滸》所說的精壯漢子而已。當然,總要是面目周整的。
直到梁朝末年,“面首”也還是按原義解釋的。如《南齊書·茹法亮傳》,有這樣一段:“孝武末年,作酒法,鞭罰過度。選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從至南州,得鞭者過半。”大概因為山陰公主的故事太吸引人了,后世就把“面首”別立新解,棄其原義了。
但是,隋唐以來,對這個詞的理解,似乎也沒有象近代那樣狹窄。比如,《新唐書·來俊臣傳》有這樣一段:“以官戶(即官妓)無面首,聞吐蕃酋阿史那·斛瑟買的婢善歌舞,令其黨告以謀反,而求其婢。”又《資治通鑒》也有這樣一段記載:“小門使謝彥
不僅適用于孌童、姣女,媚婦、淫娃。有時對自然景物,乃至出色的字畫,古人也有用“面首”作為形容詞的。如《陳忠裕全集·仙都山記》中有一段寫道:“縉云東,循溪行,多平田空廬,可二十里。望東山之上,有峰卓立,一頎而直,一短而傴,皆有面首。曰婦姑峰。”又《法書要錄·述書賦下》有:“及乎驗德力之工拙,知古今之優劣,余稽古玩能,因假能而有說,匪徒姓名記錄,面首超越,相質披文,虛空歲月者矣。”這里,顯然談不到有什么“面美”、“發美”的意思,更與男妾毫不相干,而是引申作為姿態秀麗、工架嫵媚的概括語了。
除此以外,還有按“面”和“首”兩個字各自的原義組合起來的,如魯迅《古小說鉤沉》第八卷中,有:“宋中山劉玄居越城。日暮,忽見一人著烏褲褶來,取火照之,面首無七孔,面莽儻然,乃請師筮之。”此處面首與頭面同義。
《續世說》有一段:“敬宗荒淫,屢出畋游,……韋處厚從容奏曰:‘臣有大罪,伏乞面首。帝曰:‘何也?處厚曰:‘臣前為諫官,不能先朝死諫,縱先帝好田及色,以至不壽,臣合當誅。”這里的“面首”,一看就明白是當面自首,即“主動的坦白交代”之意了。
淺見所及,“面首”一詞,就有上述五六個義項,大大沖破了舊辭書和日本的《大漢和辭典》的只列山陰公主的“面首”一義。
這就使我想到,正在編輯中的大型辭書《漢語大辭典》,以超邁前人、趕過日本同類辭書為目標,是艱巨的工作,但應該說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我曾把《大漢和辭典》瀏覽過一遍,對于它的編輯、體例,特別是印刷、裝幀,十分欣賞。但看它的內容,卻有大拼盆、大雜燴之感,而且看到其中還有不少“砂粒”未經清除。比如,他們看到一本書上有“蘇轍,字子由”,竟把“轍子由”列為詞目。還有一個詞目叫“尋病”,一看例證,原來是《桃花源記》的收尾兩句:“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如此等等的大小“砂粒”,幾乎每頁都可找檢出來。大概他們最初也是走所謂群眾路線搞的,動員一批懂得些漢文的社會力量作初步的資料和收詞工作,其中不免夾雜些連句讀都點不斷的狄克之流,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們編大型辭書,雖然因受極左路線的干擾,耽誤了二十年。但我國畢竟是漢語的故鄉,編輯《漢語大辭典》這樣的工具書,應該是“里手”。而且,我們確實有不少這方面的專家。《漢語大辭典》編寫組現在華東五省一市擁有四百多個編寫人員,其中半數以上是大中學校的專業研究人員。從最近試寫的第一批六千多條釋文看來,是有相當高的質量的。今后加強領導,團結和發揮更多的專業人員的作用,并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既快又好地完成這項重點工程,我看是很有希望的。
扯得離題太遠了,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