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技術的急劇發展,對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特點,各門科學的相互結合與相互滲透,就是其中之一。為了開展學術爭鳴,促進理論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與本刊于今年九月,邀請了學術界部分同志座談,現選刊范岱年、李澤厚、何祚麻、許良英、金觀濤、童天湘、阮芳賦七位同志的發言紀錄。在會上發言的,還有李佩珊、襲輝、田昌五、何祚榕、劉長林、梁志學、楊小凱、紀樹立、龐樸、樊洪業同志。
順應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強大潮流
重視數學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結合,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優良傳統。馬克思早在一八四四年就已經指出:“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界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正象關于人的科學將包括自然科學一樣,自然科學往后也將包括關于人的科學:這將是一門科學?!薄叭耸亲匀豢茖W的直接對象;……然而自然界卻是關于人的科學的直接的對象?!?《一八四四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82頁)這是因為,人是自然界某一部分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是通過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相互作用的。因此研究人與人的關系的社會科學不能不包括自然科學,不能不與自然科學相結合。馬克思在他的經濟學研究中,深入探討了工業、農業,討論了機器、自然力與科學的應用,涉及大量的自然科學內容,以及科學的社會方面。一八七○年以后,他甚至在因病休息期間,還研究自然科學和數學。他十分重視數學的研究。他認為,一種科學只有當它達到了能夠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發展了。(參見拉法格:《馬克思回憶錄》)
恩格斯為了創建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寫作《自然辯證法》,花了十多年時間研究自然科學。他是把科學哲學、科學史和科學與社會的相互影響結合起來研究的先驅。今天,歐、美有不少科學史家轉而研究科學社會史、國別科學史(或稱外部科學史),有些科學哲學家重視科學哲學與科學史、科學社會學的結合。他們也承認這是受到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影響。
列寧在十月革命后制訂了《科學技術工作計劃草案》,他要求把自然科學問題、技術科學問題與社會科學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參見維里克霍夫等編:《科學、技術與未來》(英文版),牛津,一九八○,4頁)一九一八年,列寧倡議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科學院,“研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問題,進行社會科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探索,因為自然科學同社會科學是互有關聯的。”(《蘇聯政府法令》,第11卷,莫斯科,一九五九年版,469頁)一九二○年在列寧指導下,俄羅斯國家電氣化委員會制訂的《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電氣化計劃》是把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社會科學結合起來研究經濟建設計劃的一個重要嘗試。列寧對此作了高度評價。
列寧早在一九一四年就指出:“從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強大潮流,不僅在配第時代存在,在馬克思時代也是存在的。在二十世紀,這個潮流是同樣強大,甚至可說更加強大了?!?《列寧全集》第二十卷,中文版,189頁)近幾十年來,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潮流已經匯合成為滾滾洪流,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結合的趨勢勢不可擋。這突出地表現在:
(1)自然科學創造并首先應用的定量方法(數學方法)、模型方法、計算機技術等開始在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與社會學)中推廣應用。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等新興學科的發展,為機器控制、動物行為、大腦思維與社會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統一的方法。
(2)以科學技術為對象的哲學、社會科學蓬勃發展。諸如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技術經濟學、科學技術法、科學倫理學等,都是近幾十年來發展極快的學科,成了哲學、歷史、社會學、經濟學、法學、倫理學中的重要分支。
(3)心理學、人類學、地理科學、社會生態學、社會生物學這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發展很快,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工程科學、農業科學、醫藥科學作為人改造自然界的理論工具,實質上也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它們的巨大發展也是人們有目共睹的。
(4)人們日益運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多學科綜合研究來處理解決能源危機、材料資源匱乏、人口激增、糧食不足、環境污染、城市與農村建設、交通緊張、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等等當代重大社會問題。有些國家已經開始把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統一起來。這些都要求數學、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緊密協作。
現在,歐、美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十分重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已于一九七七年開始設立名為“科學、技術與社會計劃”的教學科研中心,并開設了科學、技術與社會概論、科學史(包括通史、斷代史、學科史與國別史,包括蘇聯與現代中國的科學與社會)、技術史(也包括通史、斷代史與國別史)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問題、科學技術的組織等四十九門課程。許多別的大學也有類似的教學科研組織。蘇聯近年來也一再強調“知識的整體化”,強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當然強調結合與綜合,并不排斥分科深入與分析。綜合與分析,整體化與分科深入總是相輔相成、結合進行的)。
我國在解放以來,在組織自然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協作研究解決國家建設中的某些重大問題做過一些工作,但總的來說,還是十分不夠的。特別是多年來由于“左”的錯誤的干擾,由于百家爭鳴的正確方針未能切實貫徹執行,在自然科學界與社會科學界之間形成了一條鴻溝,社會科學界不熟悉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科學界害怕接觸社會政治問題,以致許多新的研究方法、許多新興學科、許多以科學為對象的社會科學、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許多重大社會問題的多學科綜合研究在我國都未能及時開展起來,有的甚至一再受到嚴重的壓制。今天,是我們急起直追的時候了。我們要堅持和發揚馬克思列寧主義重視數學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優良傳統,加強數學自然科學工作者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聯盟,堅決執行百家爭鳴的正確方針,促進我國學術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