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勇等
編輯同志:
我是一個農村團員。我看不慣社會上和干部中的一些不正之風,多次寫信、寫稿向報刊反映情況。如公社蹲點干部到社員家吃飯不付錢和糧票;公社黨委書記受賄賂,利用職權為別人“走后門”等。這些信、稿有的刊登了,有的被轉到有關單位處理,收到一定效果??墒俏抑車行┩緟s批評我,說我是“出風頭”;也有些好心的朋友勸我:“是不是出風頭,誰也說不清,還是‘少說為佳吧!”我很苦惱,難道反映情況就是出風頭嗎?
江西豐小慧
豐小慧同志:
青年人看不慣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向黨團組織或報刊寫信、寫稿反映情況,被說成是“出風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聽說,北京豐澤園飯莊的青年廚師陳愛武投書中央紀委,反映一些領導干部吃特殊飯后,許多“關系戶”都不上門了,甚至想辦法“卡”他們,制造一些麻煩。飯店里就有些人埋怨陳愛武,說他“多事”,說“他出風頭,咱們可虧了”。
為什么有些人把反映情況與“出風頭”混在一起呢?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有些同志,包括你在信中講的那些好心的朋友,劃不大清楚反映情況與出風頭的界限。特別是當報紙上刊登了你署名的信稿,或者因為你敢于堅持真理受到上級表揚,群眾稱贊時,就更容易被人誤認為是“出了風頭”。
什么叫出風頭呢?這里,我先講聽到的一件真事:空軍某部一個新戰士夜間值勤時,有意用刀子把自己劃傷流血,把機頭蒙布捅破,又拳打自己臉部,讓鼻血流淌,然后“昏”倒在地,制造了“為保衛飛機與武裝特務搏斗”的假現場……假象當然很快被識破了,這個戰士受了批評、處分。他為什么這樣做呢?原來他看到同來的戰友立功受獎,產生了羨慕和嫉妒心理。他發誓要干一番光榮事業,也來個一鳴驚人。他認為讓記者采訪、登報、上廣播,就能出人頭地,與眾不同。顯然,這個戰士確有“出風頭”的思想,他的目的是顯示自己,企圖得到他人的欽佩與羨慕。而向上級反映情況,在報刊上刊登,目的是批評、制止不正之風,是為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不致受到損害。一個青年能夠堅持真理、敢于向上級反映情況,是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是有覺悟的表現。河北衡水鐵廠的李成海頂著壓力,冒著危險,向上級連告73次狀,目的就是保住國家財產不受損失,這和那種想“出風頭”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除了在追求的目的上不同以外,出風頭者往往都愛夸大個人的力量,為了突出個人常常弄虛作假,甚至一意孤行,惹禍捅漏子。而真正是出于公心反對不正之風的同志,大都能注意依靠群眾,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注意所揭發事實的準確性。他們在報刊上署名,也是表明敢于對揭發的事實負責任。
至于因為反映情況受了表揚,出了名,那完全是我們黨為了扶正祛邪、支持群眾批評不正之風的需要,和本人要出風頭是兩碼事。據我們所知,不少寫信反映情況、與不正之風斗爭的好青年,都曾誠懇地要求領導、報社:“不要登報表揚吧!”在打擊先進的現象還較嚴重的某些單位,這種心情是很可以理解的。怎么能說這些人是“出風頭”呢?
當然,應當看到,把反映情況說成出風頭的還有第二種情形,那就是某些當事者以此壓制批評。批評不正之風,向黨團組織或報刊反映情況,必然要涉及一些人,涉及他們的既得利益。倘若他們缺乏民主作風,黨性不大純,老虎屁股摸不得,就很可能利用手中的職權搞打擊報復,有些話他們說不出口,用指責青年人“愛出風頭”來壓制批評倒是一著。青年人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懼怕。陳愛武同志就不聽這一套。去年他批評了商業部長,今年又批評了北京市第一服務局“五講四美”檢查組,他頂住了種種非議、責難,他得到了黨組織和廣大群眾的堅決支持。
小慧同志,向上級反映情況,這不僅是一個青年的權利,也是一種義務。你做得對,希望你堅持做下去,努力當好黨的哨兵。正象陳愛武同志說的:盡管有困難,有曲折,但是總有一天,各種不正之風會被我們黨掃除掉的。
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