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辰等
正當南國壯鄉鳳凰花火紅的時節,廣西百名自學成才的青年云集邕城,暢談他們一面生產勞動,一面勤奮自學的體會。在這兒,看不到頹喪的面龐,聽不到詛咒的言語,而那一樁樁自學成才的動人事跡,卻象一簇簇燃燒著的火焰,驅散了籠罩在青年人理想、前途上的迷霧。開拓者們走過的路,猶如臣大的推土機劈山破流而過,開出了一條可為的通途。它告訴今天更年輕的一輩:榜上雖無名,腳下卻有路。
魚峰山下小畫家
柳州城美麗的魚峰山,相傳是當年劉三姐傳歌成仙的地方。在這迷人的山麓,有一位27歲的小伙子叫余偉雄。他自幼酷愛繪畫,整天迷在圖畫之中,希望長大一定要上美術學院,當一個人民畫家。然而直到1977年才終于盼來了高考的機會,24歲的偉雄喜淚盈眶,夜不能寐,走東串西好不容易才報了名,在志愿書上寫下“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12個大字??墒牵溥x了!
當一個人日思夜盼的理想不能如愿的時候,這將是多么無情的打擊呀!“我的前途又在何方?誰能給我作出回答呢!”為寄托那難以控制的感情,小余出差上北京時,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大門口站了許久,許久……最后,請同行的一位工人同志為自己拍了一張珍貴的“紀念照”。
小余默默地開始走自學的路。但最初的那些日子,他雖奮發卻不悅,雖努力而不暢。真正使他感受到自學愉快和幸福的,還得感謝給他鼓舞和支持的父母與同志。媽媽體諒兒子的晝夜勞碌,關心其溫飽;在郵局工作的爸爸更理解孩子的心思,為他訂了幾乎所有的美術期刊,又找來自學成才人物的資料給他,看。這“家庭大學”的第一課,先撥亮的便是人生意義的燈盞?;仡欉@段經歷,小余深有感觸地說:“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進入大學深造,這無疑是失掉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但是,是否沒讀大學就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帶著這個問題去找答案,我翻閱了幾十年來自學成才人物的事跡材料,使自己看到了前途,增強了為事業奮斗的信念。”
但是,自學之路是一條充滿困難和壓力的征途,它能使軟弱者怯步,卻更能磨礪英雄。寒去暑來,整整4年,小余在干好區文化館工作之余,堅持長計劃、短安排,系統地研讀了美院本科的課本;實行“五分鐘主義”的基本功訓練,隨身帶著速寫本見空就畫;堅持“八小時以外有作為”,跨入美術創作領域。正當他嘔心瀝血攀登的時候,卻聽到美術界有人議論:“沒讀過美院的人想搞油畫是沒前途的?!碑斦媸沁@樣嗎?小余心頭又被蒙上了一層暗紗……
感謝黨對自學人才的重視呵!當他看到了戰士畫家尚丁的油畫《為了祖國的安全》,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獎時,又一次得到榜樣力量的鼓舞。為提高繪畫本領,他舍得一切。聽說法國油畫家的作品在上海展出,偉雄同他的女朋友商定推遲婚期,從婚事籌備款中拿出200元路費去專程學習。說到這兒,鐵石心腸的人也會為之動情的。然而小余卻說:“感人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畫友倪根生,一位17歲的待業青年。是他教育了我:他說服母親,賣掉自己心愛的大衣去南寧參觀美展?!笔呛?,人們常說自學最困難的是沒有老師,可是在小余的身邊,隨時都有各式各樣的“老師”。正是這些榜樣的力量,使他象一只鼓滿東風的小帆,在知識的激流中奮力向上。
自修大學不僅給了他豐富的知識,使他學會把知識用來為社會服務,而且還教育他去帶動更多的人一起走這條路。在他的倡導下,柳州市一批熱愛繪畫的年輕人,去年3月份成立了一個業余美術自學會。19名成員中,有中學老師、工人、理發員、縫紉工、美工,還有待業青年。每逢2、4、日晚上,畫友們自覺而來,由偉雄擔任主講,然后大家共同切磋繪畫技藝,交流創作思想。大家以誠相待,和睦團結。每人每月交一元錢紙筆、顏料費,對兩名待業青年則免費供應。學習室的主人,33歲的印染廠工人覃繼尤,大家更尊他為“伯樂”和“鋪路石”。凳子不夠坐,他便悄悄地添置了6把小竹椅;40瓦的日光燈不夠亮,他又加上只100瓦的燈泡;學習時還為大家沏好一杯杯茶水……當大家要支付這些費用時,他執意不收,并說:“我的年齡大了點,可能沒有你們的成就大,但只要你們能學出來,我愿不惜一切?!庇H愛的讀者,當你感受到自學青年具有這樣的心靈時,豈能不為之感動?
一年多來,自學會的成員們勤學苦練進步十分可喜。他們中有8個人的作品在柳州市和自治區的報刊上發表,有4個人加入了市文聯,有兩個人轉為專業的美術工作者。在前不久柳州市青年美展評選中,他們送去14幅作品,選上并展出的就達13件。而小余呢,更無愧于父母給他起的“偉雄”這個名字,他用自己的毅力之筆,鐫刻了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僅去年以來,就有20幾幅作品在湘、桂、黔和全國展出及發表。體現他繪畫新水平的《縲絲山》,今年又獲得了區美展二等獎。
烽火中的小秀才
在綠山環抱的祖國南大門仗榜鄉,壯家傳頌著凌氏兄弟自學的故事。哥哥朝飛27歲,73年高中畢業。弟弟朝生22歲,78屆高中畢業。在他們讀小學時,母親不幸病故,只有60多歲的父親同他倆相依為命。
哥哥77年考大學中文系不取,從此潛心自學。這不多言。單說弟弟朝生,78、79兩年高考,又是連連落第。這消息一陣風似地傳遍了山鄉,朝生平時昂起的頭低垂了!“大學考不來,只有穿草鞋。招工又不收,天生拿鋤頭。還是老老實實跟著牛屁股轉吧!”頭腦愛發熱的青年若被這冷風一吹,十有八九便散了架子:是呀,農村青年真倒運,混此一世算了!然而朝生是生就的不服輸,他卻陷入了沉思,腦海里回響著爹爹的嘆息:“過去壯家祖祖輩輩不識字,吃了多少苦頭呀……”這位當年當過游擊隊員的老人,有著犀利的眼光,他更懂得今日搞四化,新一代文化低得難堪。于是不顧年逾花甲,經常上山打柴換點零錢供孩子買書籍和文化用品。好心的鄉鄰們勸說:“你老年歲大了,也該有個媳婦侍候侍候做個飯呀的?!崩先思艺φf呢?“這不當緊,小崽還沒學到功夫最當緊?!彼洺9膭詈⒆诱f:“考不上大學莫泄氣,條條山路通峰頂?!薄鞍阎R擱在肚里有什么用?你們可以學習寫點東西?!币虼?,爹爹成了支持他們自學的靠山,一位最好的啟蒙老師。加上哥哥近年來寫的《捕捉箭豬關鍵選好地形》《巧獵果子貍》等文章在縣報上發表,朝生從朦朧中更見到一線光明。
一個農村青年,又處在這偏遠山寨,學習條件之差是難言的。然而朝生下的決心之大,毅力之大則更驚人。每當上山去做工,他總是背上干糧,休息時別人燒飯吃,朝生早在一邊讀起書來了。在入侵者的戰火步步緊逼的那些日子里,目睹敵人火焚八角林,槍殺我族老,搶耕牛、宰雞豬的累累罪行,兩兄弟怒不可遏,他們親身感受到和平環境下學習條件的來之不易。外出修戰備公路,別人只帶一套簡單行裝,朝生卻又背上課本、字典和文藝書滿滿兩書包。白天搶修公路,晚上為了隱蔽不讓開燈,他便躺在被窩里用手電照著看書,看一段,背一段,每夜如此。有人說:戰火燒到家門口了,還有心思讀書?朝生風趣地回答:“戰后更得加緊建設,不學習怎么行?!痹诿癖鴤冩偸孛稍粕降膽鸲分?,朝生手提機關槍,,身背書包,同戰友們痛擊3倍于我之敵,由于和后勤失掉聯系,兩天沒吃上一頓飯。但利用戰斗間隙朝生仍一面搞陣地宣傳,一面寫下了《先烈,我們接過您的槍》《我在陣地在》等詩篇。而且寫了就發表——念給大家聽,使同志們得到極大鼓舞?;貞涍@戰火中的自學生涯,朝生感慨萬分地說:戰爭教育了我,激勵了我,使我深感時間的寶貴,知識的寶貴,青春的寶貴。
朝生的刻苦自學開始結出果實了。一年的光景,除勞動出滿勤外,他還寫了輯錄自衛反擊戰的詩集《血染的愛》,反映三中全會以來壯鄉巨變的詩集《山鄉的紅花》,共計6萬余字。今年3月,《人民日報》的農村漫談欄發了朝生的雜文《油桐和木耳》后,鄉里人爭相傳頌,“桐棉出了秀才啦!”父親更是喜得合不攏嘴。縣里文化局開創作會,兄弟雙雙應邀光榮出席。公社文化站用人,朝生又被公認推選。他上任后文化站空前活躍,借閱圖書、輔導演唱、組織學習樣樣都搞。為使山寨人民及時了解黨的政策,學習、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朝生還主編了油印小報《十萬山》,不少讀者還寄錢來支持,這說明群眾喜歡他,需要他!
這個極普通的農村青年落榜后的兩年經歷,雖然沒有什么驚人的業績,但正是這平凡卻說明了一個真理:在生活的歷程中,上大學不是人生唯一的路,千萬不要給自己設置路障;只要放開視野,展現在你面前的路,是寬闊的,“條條山路通峰頂”!
矢志不移的自學發明家
“自學,首先必須有堅定的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的信念。這樣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候,在受到挫折和委屈的情況下,都不會悲觀和灰心。人的一生中,將有各種挫折和委屈,但只要有這個堅定的信念,就可以置之不顧,用實際行動剖白自己的赤子之心。”這是桂林市第四機床廠青年技術員周淑一,堅持自學18年的深切體會。
18年前,滿懷理想和把握報考中國科技大學的小周,聽到自己未被錄取的消息,他簡直不相信,千里迢迢跑到北京打聽原因……最后,向《中國青年》編輯部訴說自己的苦衷:“我有能力呀,為什么不讓我進大學?為什么國家不用我呢?……”
大學不錄取,這對一個學習成績超群的學生來說受到的打擊雖很大,然而卻沒有摧垮他的意志和決心。“大學讀不成,也要有貢獻,”小周被分配到山區高峰林場后,一邊努力勞動,一邊發奮走自學的路。寂靜的山林,沒有電影院、娛樂場,也沒有商店可逛,成了他最寧靜的課堂。他不顧白天翻山越嶺植樹、護林的辛勞,每天晚上都嚴格地按照課程表讀書,一盞小油燈伴他系統地學習了大學的物理、化學、數學、外語。而且邊學邊用,參天的大樹用噴霧器殺蟲夠不著,他動腦筋研制出使藥品在空中爆炸殺蟲的辦法。為減輕把稻子割運回來再脫粒的繁重勞動,他又設計了直接在田里脫粒的收割機??墒牵谀莿觼y的年代自學也是有罪的,小周刻苦學習的精神被說成是“頑固地用白專道路來對抗紅專道路”,爆破殺蟲法被誣蔑為“制造炸彈”,于是,“反革命”、“漏網小右派”的帽子鋪天蓋地而來,圍攻、監視、強勞折磨得他尿血。想死吧,又不知怎么去死。有一次,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去撲滅山火,實在支持不住了,一頭栽倒就再也爬不起來,心想:干脆讓這野火燒死算啦!可那山火卻偏偏繞過了他,小周被一位農民老爹救了回來……
活著就應對黨和人民有貢獻。堅信“黨和國家終有公論”的小周,頂著風浪堅持學習的勁頭更足了。不過這時他卻聰明地學會了“騙術”,充分利用反復寫檢查交待的機會,偷偷地學習并進行課題試驗。當他從一份科技情報得知,國家急需高導電抗氧化的無氧銅時,赤子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用一個土爐子,一個小坩堝和自己配制的脫氧劑,終于煉出了這種無氧銅。經一機部和四機部有關單位鑒定,并希望廣西能提供這種產品時,林場的青年們說:“周淑一的運氣來了”。小周卻風趣地說:“運氣不會自己來,運氣和機會是與自己平時的努力分不開的?!碑斔{區機械局技術處工作后,學習更努力了,研究的項目一個接一個,特別是關于沖天爐加料光電自動控制的論文,在《機械制造文摘》發表后,該刊又請他試譯了一些英文科技文章。由于他一直在堅持學習英語和看一些英文科技資料,所以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被中國科技情報所聘為翻譯文摘員。如果說這又是一次好機會、運氣的話,沒有多年自學的知識,又豈能碰得上呢!1977年,他的這篇論文還被編入北京工業大學的教材。一個沒有進過大學門的自學青年的研究成果,竟被納入大學的課本,這對小周該是多大的激勵呵。
十幾年來,他工作調動了四五處,自學卻始終堅持不懈,并注意把學到的知識隨時用于生產和生活。為研制一種車站、碼頭使用的自動志時、自動校準的電子鐘,他學習鐘表原理及電子技術,業余時間為群眾義務修表不下一千只。他從美國的一則消息得到啟發,研制成功一種燈泡保安器,可使日光燈、顯象管延長壽命3到5倍。當廠里交給他研制出口沖床保護裝置的任務后,小周一方面老老實實向行家請教學習,一方面認真研究比較國內外各種保護裝置的特點,奮斗半年終于拿出了產品。在南寧展銷會上,區領導及港商參觀時,他親自表演,將手放在模具內,以證明其可靠性。由于這種設計簡單、安全,效果超過了國外的同類產品,所以榮獲了設計百花獎。
我們還欣喜地看到,在周淑一的筆記本里,新穎的發明設想方案不下20幾項。面對這勤奮自學孕育著的花蕾,周淑一告訴記者:我現在關鍵是多學、深學,盡可能使自己的知識再全一些、精一些,有機會這些花蕾定會早日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