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熟知,棋類比賽是高度緊張、激烈的智力競爭,它的比賽時間之長,在各個項目中也是少見的。我國一場正規的圍棋比賽一般需耗時5個多鐘頭,而日本的大比賽,則需要10個多小時,有時為了一步棋,當局者竟需絞盡腦汁地思考一、二個小時。長時間的消耗,需要運動員們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清醒的頭腦。試想,如果沒有極好的身體素質和持久的耐力,怎么能承受那種馬拉松式的耗磨而使思維不發生紊亂呢?可以說,兩位在棋力上旗鼓相當的對手,體力的強弱往往是構成勝敗的決定性因素,一些不知內情的同志,總以為陶棋比賽是一種輕松的游戲,不要花費多大精力,其實不然。一次大比賽結束后,運動員的體重下降10多磅是常有的事。試舉兩小例,供有興趣的讀者探討:在一次全國賽中,一位四川選手對局結束后的體重竟比這天早飯前量過的重量少了4斤,這是一個圍棋運動員一天比賽的消耗,在另一次國際比賽中,一位福建選手局后為對方佩帶紀念章,小小的別針,在他手中折騰了近10分針才戰戰兢兢地帶了上去,可以想象,這位棋手的體力消耗,當時已達到何等的程度!
人們一提到圍棋運動員,總會構畫出這樣的圖像:白哲的面孔上架著一幅眼鏡,纖細的手指中夾著棋子,瘦弱的腰身撐著微駝的脊梁,真是弱不禁風呵。但這些都已是過時的畫像了,即使還有,也是流逝的歲月遺留下來的痕跡罷了。老隊員們從切身的經驗中告誡新隊員,健康的體質對于一個優秀的棋手多么重要。隨著身體訓練越來越為圍棋隊所重視,隊員們的體質也逐步得到增強。今天,當一群棋手在進行晨間跑步時,路人會投去迷惑不解的目光:這是什么隊伍呢?如果你有機會同他們生活在一起,一定會發現,這些紋枰對坐的棋手們,同體育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當中,有的是登山愛好者,尋覓著他們的足跡,你可以登上黃山之首、峨嵋之巔;有的是游泳好手,在翻騰的波浪中,你聽得見他們的嘻鬧聲;綠茵坪上,能窺見他們追逐的身影;籃球架下,還能發現眼鏡的碎片;……多么有趣的生活畫卷!健康的體質保證了緊張的訓練和比賽能夠順利進行,從而帶來了技術上的躍進,面對這一群朝氣蓬勃的“手談”者們,不覺使人想到: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祝愿年輕的棋手,身體健康,為祖國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