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蕓華
黃鱔又名鱔魚,是我國淡水食用魚主要品種之一,全國各地均有。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滋補強身的功能。目前,隨著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僅靠捕捉天然生長的黃鱔已供不應求,還應大力開展黃鱔的人工養殖。
人工養殖黃鱔方法簡便,經濟收益高。主要是捕捉天然幼小黃鱔,放進家庭飼養池進行暫養育肥。
家庭飼養池:面積三至十平方米為宜,池深一尺半到二尺左右。一般利用房前屋后的水坑、洼地、廢沼氣池、舊糞坑等坑池,稍加整理即可。也可用磚、水泥、或混凝土等筑池。留出進出排水口,洞口裝上柵欄,以防黃鱔逃跑。飼養池筑好后,池底要鋪六、七寸厚的硬泥,硬泥上再鋪軟一點的泥,使黃鱔能藏身棲息。水深保持三寸,如遇大雨漬水過多,要及時排去多余的水。池里種些水生植物,遮擋陽光,降低水溫。因為黃鱔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5℃—30℃。在炎熱的季節,白天,池上可搭個簡易涼棚,晚上去掉,以改善黃鱔的生存環境。
鱔種:黃鱔的生殖季節約在六月至八月。此時捕捉來的幼鱔,應注意不要使鱔體受傷。規格以每斤20條為宜。飼養池每平方米約放100~150條。由于飼養過程中多次發現,體長三十厘米的黃鱔能吃體長十五厘米的小鱔,飼養時一定要鱔種整齊,大小不同的黃鱔分池養殖。
飼料:黃鱔是肉食性魚類。飼料可喂河蚌、蚯蚓、螟蟲、蠶蛹、蠅蛆及屠宰場的下腳料等。黃鱔好吃活食,不吃腐爛變質的臭物,在飼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吃一些植物性飼料,如小浮萍等。需要注意的是,黃鱔很貪吃,餓很了,遇到食物會吃得過多而脹死。所以,投放飼料要適時適量。根據黃鱔白天很少活動,晚上覓食的習性,每天下午五點左右投放飼料為宜。五月至十月是黃鱔生長的最好季節。不過隨地區不同,生長季節有長短之分。在水溫10℃以下,黃鱔即少食,開始越冬穴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