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 生
方立天的《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收集了作者自六十年代以來發表的佛學論文十篇。
《論叢》不是一本系統、完整的中國佛學思想專史。但是,它透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佛教大師思想的研究,剖析佛教的宇宙觀、方法論和認識論,尋覓佛教思想和儒家、道家的思想關系,探求佛教哲學的理論思維教訓,涉及這一時期佛教哲學思想的最基本內容,并且闡明隋唐時期佛教學派的形成和思想特點,論述中國佛教對中國哲學史的影響。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講,《論叢》收到了專史的部分效果。
《論叢》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努力做到史論結合。例如,《論隋唐時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點》著重攝取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思想和宗派的典型事件、典型資料,分析不同宗派形成的獨特原因。同時,在浩繁典籍中,舉出天臺宗的“方便法門”、“一心三觀”說,唯識宗的“阿賴耶識”說,華嚴宗的“事事無礙”說以及禪宗的“性凈自悟”說,通過這樣一些最有代表性的佛教思想,運用少量的史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嚴密的論證,最后歸結為三點帶有規律性的結論,體現了相當的理論高度。這種方法,既避免了史料羅列,也不致離開史料空談理論、主觀臆斷。
宗教理論學說的形成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是這種必然性又被佛教錯綜復雜的歷史現象所掩蓋。因此,研究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揭示佛教理論學說與其產生的歷史條件的內在因果聯系,從而利學地揭示理論的真正本質。《論叢》在這方面也做出了成績。例如,《論竺道生的佛學思想》一文闡明了竺道生把般若學與涅
(《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方立天著,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四月第一版,1.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