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安
《穆天子傳》竹簡傳世一千多年,校刊者不斷,但不外是“疏證地理,訓釋故事,論考典禮”,對于其文學、歷史、社會學等諸方面的價值,中外學者并沒有進行過全面系統的研究。七十年代,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發現了這個需要填補的空白,遂以此為題,采取現代的研究方法,撰寫了一篇博士論文,書名就叫《穆天子傳·譯注與考證》,將一篇僅僅六千余字的《穆傳》繁衍成一部十六開本三百多頁的皇皇巨著。巴黎高等漢學研究所又于一九七八年將其正式出版。這位法國學者,就是現在巴黎科學中心任職的漢學家雷米·馬迪厄先生。
馬迪厄認為:“《穆天子傳》是一部具有多重價值的重要文獻。我們可以通過對這部文獻的研究,在社會學(包括宗教禮儀)、神話學和文學等許多方面取得不少的收獲。”可是,馬迪厄又指出:“在西方,很少有人對《穆傳》進行過研究。就是在中國本土,二十世紀之前,此類研究也不多見。中國人對神話學的研究一向寥寥:儒家學派蔑視神話;道家學派利用神話,但又不給以應有的重視;法家學派將神話改頭換面編成一系列勸戒性的小故事,結果弄得面目全非;詩人騷客出于美學上的目的,又將神話‘任意組合。總之,歷代文人從來沒有把神話作為文學創作的源泉給它以應有的地位。在這方面,《穆傳》也不例外。……”
馬迪厄的論著共分三個部分,即:譯注、分析與結論。
《穆傳》版本很多,彼此又多有出入,且原文中又存在著大量的缺漏與罕見字,為此,馬迪厄在譯文上下了極大功夫。注釋的篇幅達正文的數倍之多。而且整個譯文用的是一種民間故事那樣的通順簡潔的語言風格。應當說,譯者為法國朋友提供了一部可靠易讀的《穆天子傳》。
在將《穆傳》移譯成法文之后,作者開始對《穆傳》進行了考察。這也是這一專著的主體部分。馬迪厄從“文學意義”、“社會學”與“神話學”三個角度逐項探討了《穆傳》所蘊含的幾乎所有問題。諸如《穆傳》的成書年代、作者與傳抄者的情況,它的文體、文學價值、故事的時序、素材的來源、時代與社會的背景;穆王四方巡游的本事、周朝的內政外交、有關禮儀、穆王與其他周朝諸王的活動情況、有關的古地理知識以及穆王西征的歷史意義;《穆傳》內在的神話體系、所含神話母題和人物的沿革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馬迪厄都分門別類地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與考證。
神話學,作為一門科學,近年來在國外有著長足的進展,不同國度、不同學派的專家紛紛從各自的角度,取得了許多豐碩的研究成果。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雖然亦甚可觀,但迄今為止,并未與外界發生足夠的交流。在這方面,馬迪厄先生顯然是跨出了一大步。例如,在該書的結論部分,作者采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的“主題學”比較方法,從《穆傳》中提取了四十八項神話母題,并且比較了它們在不下十數種較有影響的典籍中出現的頻率和變種,進而考釋了這些母題在后世文學藝術作品(包括米芾的《畫史》)中以至朝鮮等外國有關作品中的流變,同時,列出圖表,一目了然地揭示了《穆傳》神話體系的豐富性和影響的深遠性,用具體例證雄辯地說明了《穆傳》的巨大學術價值。
馬迪厄不僅諳熟中國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古代神話,而且對于馬克思主義也并不陌生。當文章歸結到神話的本質時,馬迪厄采用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并引用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那句話:“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的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這部書是作為法國高等漢學研究所紀念文集中之一種,由法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叢書自一九七五年起,到一九七八年的短短四年間,已經出了九種。其內容,從中國白話小說到古代宗教,從商務印書館的歷史到太極拳,說得上是五花八門,但都是圍繞著中國文明特有領域的研究專著,而且每一部都是與“穆傳研究”不相上下的宏篇巨著。周穆王,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古代賢君,在兩千多年前走入了虛無縹緲、撲朔迷離的神話世界,現在,他又回到現實中來,“繼續”他的“西巡”。愿他仍然作為中華禮義之邦的使者為我們結交更多的摯友。
LeMuTianziZhuan:Tra-ductionannoteeetEtudecritique,CollegedeFrance,InstititdesHau-tes(RemiMathieu:Etudeschino-ises,Paris,1978,320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