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鄉(xiāng)
民間俗曲《紅樓夢子弟書》收集了北京大學藏車王府抄本、傅惜華先生藏本、雙紅堂藏抄本等子弟書中有關《紅樓夢》的段子。作者包括清代著名俗曲編者韓小窗、敘庵、符齋、蕉窗等人,其中韓小窗的段子最多。
這本書的編成出版,使我想起了一件舊事。半個多世紀之前,馬隅卿先生主持孔德學校圖書館,注意收集戲劇、小說等等舊籍。當年北京琉璃廠、隆福寺書賈很多,一時孔德圖書館的確買到不少東西。有一天,劉半農先生來看書,走進隅卿先生辦公室,見地上堆著一大堆捆扎著的破書,略一翻閱,大喜道:“這可是好東西,你這里不要我要。”這樣,當時便以五十元的代價,把這批東西替北京大學圖書館買下了。這便是有名的車王府唱本入藏的經過。這批唱本數量龐大,內容繁多,大多是清代中葉以后北京唱本出版商“百本張”的本子。這批珍貴的唱本,不但是研究北京民間文學的珍貴資料,也是研究清代后期北京社會風俗的好資料,能完整保存下來,其意義是很大的。
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了車王府這批唱本后不久,李家瑞便據之編了一本《北平俗曲略》,使這批資料初步得到利用,部分公之于世。后來在編《北平風俗類征》時,又選錄了不少段子,內容都充分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自此之后,這批珍貴的俗曲資料,便很少再有人注意,也未作分門別類的整理出版。這次編者主要利用它整理出一冊《紅樓夢子弟書》來,從這批資料的利用來說,是十分可喜的。
《紅樓夢》最早在北京流行開來,雖然當時有“開口不談紅樓夢,此公缺典定糊涂”的說法,但閱讀范圍,卻還僅限于仕宦之家、知識分子范圍中,要充分讀懂《紅樓夢》原文,對于廣大勞動人民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因而根據《紅樓夢》改編的民間俗曲唱詞很快出現了。再有在某些階層的知識分子中,不滿足于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只有一種文學手法來表現,不由自主地希望有多種文學藝術手法來表現它,也可通過各種藝術形式來欣賞它、感受它,因而南北各地,各種根據《紅樓夢》故事改變的唱詞、戲劇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了。自乾嘉之際就出現的《紅樓夢》子弟書,便是這繁多的唱詞、戲劇中的一種。
自然,根據《紅樓夢》改編的任何唱詞、戲劇等等,其藝術成就都難以超越原作,但它卻有另一方面的長處,即一是可以更廣泛地擴大原著的影響,使更多的人能通過其它藝術形式來欣賞《紅樓夢》;二是這些作品更富有地方色彩,泥土味更重些;三是在局部的描繪上,可以更集中,更細膩。這三點則都是原著所難的。同時,因演唱的形式具有更大的音樂感和趣味性,所以更能給聽者以深刻的形象感覺。盡管詞句上為合轍湊字的關系,有似通非通的地方,但無傷大雅,反而更感到粗俗有味。
《紅樓夢》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思想內容的、文學藝術的、歷史的、社會的……種種方面的研究,都正在逐步走向縱深,關于《紅樓夢》俗文學資料的整理出版工作,無疑對《紅樓夢》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有益的,另外對于民間文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這些資料也都是十分珍貴的。它是屬于《紅樓夢》的,也是屬于民間文學的,是可以供研究的,也是可以供欣賞閱讀的。
(《紅樓夢子弟書》,胡文彬編,春風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第一版,1.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