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偉杰
門診室里,一位病人在向大夫請教有關病毒性心肌炎的種種問題。病人問得仔細,大夫答得具體。
問:大夫,這幾天,我常有心慌感,心電圖檢查報告是偶發性室性早搏。是不是得了心肌炎?早搏是怎么回事?
答:單憑偶發性室性早搏即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尚嫌證據不足,還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其它一些實驗室檢查來判斷。而早搏是常見癥狀,許多疾病都可以引發早搏,所以,有必要認識一下。早搏是心臟過早搏動的簡稱。正常情況下,心臟在有規律地、不停頓地收縮和舒張。若異位收縮提早出現,即表現為早搏。早搏分為竇性、房性、交界性和室性四種,以竇性早搏最常見。臨床上根據發病原因,又將早搏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兩類。
問:功能性早搏和器質性早搏如何區別呢?
答:功能性早搏十分常見,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均有可能出現。多半因過勞、激烈運動、興奮、憂慮或煙、酒、茶、咖啡過量等刺激所致。功能性早搏一般為偶發,也就是每分鐘早搏次數少于5次。功能性早搏對人體無甚危害。凡心電圖報告,早搏為頻發、連發、成對出現,或呈多源型、平行收縮型,早搏的形態異常寬大或發生在前一次心搏的T波上(Ron T現象)或落在后一次心搏的P波上(R/P現象)等均應考慮器質性早搏。就心慌等癥狀來說,并非癥狀明顯就是器質性的。因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正常人時有發生)時常致功能性早搏,出現心慌、不適等,且癥狀往往明顯、分散。
、
問:我的一位同事做過兩次心電圖檢查,均報告為竇性心律不齊。這說明什么問題呢?
答:竇性心律不齊有三類,以時相性和非時相性為常見。時相性指竇性心律不齊與呼吸有關,表現為吸氣時心跳加速,呼氣時減慢。這種現象很普遍,屬于正常范圍。非時相性竇性心律不齊與呼吸無關,應作進一步檢查,是否患有冠心病等心臟病。
問:聽說,室性早搏很討厭,病人常會昏倒以至突變,是這樣嗎?
答:您所說的昏倒或突變在醫學上稱作昏厥和猝死。偶發性室性早搏和一般的室性早搏(亦稱為良性室性早搏)不會發生昏厥和猝死。若出現多源,頻發、RonT或R/.P、平行心律型等時,當引起注意,應予積極治療,以防發生突變(猝死)。另外,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也會發生嚴重后果,均應及時治療,不可掉以輕心。
問:病毒性心肌炎除有早搏現象外,還有哪些表現呢?
答:除早搏外,還可引起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不少是多種傳導阻滯。此外,還有咳嗽、呼吸困難、心力衰竭等。亦可出現心源性休克、心包炎等。但輕者可無任何癥狀,輕重之間的臨床表現,懸殊極大。心臟聽診對,大夫多可發現病人心動過速,第一心音降低,出現第三、四心音、奔馬律或心包摩擦音等。病毒性心肌炎導致的心動過速有兩個特點:一是心動過速與體溫不成比例,二是休息或睡眠時心動過速照舊。心電圖檢查以發現S—T段移位和T波改變最為常見,表現為S—T段抬高或壓低,T波平坦,雙相或倒置。
問:如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呢?
答:病毒性心肌炎由多種病毒引起,迄今為止,所有抗病毒藥物的療效均不滿意。因此,目前臨床上多采取抗病毒、防感染、體息、營養心肌等綜合治療措施。休息對于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十分重要,急性期必須臥床3~4周,除體力休息外,腦力也應休息。待癥狀消失,心電圖和X線恢復正常后方可逐步恢復活動,整個休息時間至少2~3月。再談談心肌營養藥,這類藥物可以促進心肌細胞代謝,改善心肌營養,對心肌康復有輔助作用。常用的有ATP(三磷酸腺苷)、輔酶A、輔酶Q10、細胞色素C、維生素C、維生素B族、cAMP(環化腺苷酸)、DBC(雙丁酰環化腺苷酸)等。
問:患病期間,病人的飲食應如何調整呢?
答:急性期,病人每有發熱、心力衰竭等,故飲食應清淡、少鹽、少油膩,可予流質、半流質、新鮮菜湯、水果等。病人體溫下降、食欲改善后應注意營養,蛋白質攝入量可高些,各種維生素應及時補充。魚、瘦肉、蝦、蛋類和豆制品中富含高質量的蛋白質,新鮮蔬菜、水果中則富含多種維生素,應注意食用,但鹽分仍不宜過高。
問: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兩怕,一怕突變(猝死),二怕后遺癥。突變,您已經談過了,后遺癥情況如何呢?
答:據目前我國各級醫院的診療條件和水平,絕大多數的病人均能得到早診早治,大多數(80%左右)病人可以完全恢復。留有后遺癥的僅占5~15%。后遺癥表現為早搏、心臟擴大等。部分留有后遺癥的病人經過適當的身體鍛煉、中西藥治療,仍可獲得癥狀改善或康復。出現突變(猝死)的只是極少數。因此,患病后千萬不要緊張,不要背上思想包袱,只要心情開朗,配合治療,注意休息、一營養,預后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