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榮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酸葡萄”的故事。說的是一只饑餓而又愛吃葡萄的狐貍,一天發現葡萄架上掛滿了熟透了的甜葡萄,很想摘下葡萄充饑,但又夠不著;這時狐貍不承認是由于自身原因吃不到葡萄,而是說,由于葡萄是酸的,自己根本不想吃。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文飾作用。
文飾作用是人為了保持心理平衡,維護心理健康,而常用的心理防御機制的表現形式之一。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具有如下三個作用:
其一、文飾作用可以使人保持自尊和自信。
在生活過程中,人們總會遇到一些挫折或矛盾沖突,出現一些對自尊和自信產生威脅的事情,這時文飾作用可以使我們在感到不適當或已經失敗的情形中保持自尊和自信。一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可以通過歸罪于老師教得不好或評分不公而達到心理平衡。至于自己是否用心聽課,是否充分復習準備,是否學習能力太差等影響自尊和自信的原因,可以一概不承認,以維護自己在同學面前的形象。
其二、文飾作用可以防止和減少消極情緒的產生。
當生活中遇到挫折和矛盾沖突時,人們自然會產生焦慮、緊張、煩惱和不安等消極情緒,這時人們通過文飾作用,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找一些理由為自己辯護。如在戀愛問題上,一個苦苦追求對方而不成功的人,會掩飾自己的失望與苦惱,對別人說,對方無貌無德,非己所求。人們往往通過這種方式解脫煩惱,減少內心不安,保持心情安寧與穩定。
其三、文飾作用可以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時機。
文飾作用可以在我們遇到挫折和沖突時,為我們提供喘息的時機,直到我們能集中智慧和力量來對付我們遇到的問題。正如美國E·R·希爾加德等三位心理學家在《心理學導論》中指出的那樣:“我們把防御機制比作能夠減輕癥狀但不能治病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和抗組織胺藥物)。例如,抗組織胺藥物減輕打噴嚏和流涕的痛苦,并幫助花粉熱患者改善癥狀,直到根本的治療一對花粉脫敏一發揮作用。同樣,防御機制可以解除焦慮,使人能夠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更為實際的方法”。
綜上所述,正確合理地使用文飾作用,對于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如果它被經常而普遍地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且我們對自己尋找的理由堅信不移,就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因為文飾作用并沒使現實存在的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它只是起到了一種逃避現實的作用,其結果只是使現實問題更加復雜化,甚至有可能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沖突的情境之中,更為嚴重的是可以使人罹患各種心理疾病。如一個沒被邀請參加同鄉聚會的學生,通過文飾作用會把自己的敵對情緒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我根本不喜歡那一伙人,即使受到邀請,我也不會去。”結果只能使他越來越從社會接觸中退縮,進一步影響了,他與其他人的交往,從而造成了更大的挫折。
總之,文飾作用與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我們要充分了解文飾作用,并且有保留地使用它,利用它給我們提供的有利條件,面對現實,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方法,避免它帶來的消極影響,以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