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星寒
從前以為,美國人崇尚科學與民主,大洋那邊,是不會出現個人崇拜的。丹尼爾·布爾斯廷卻在其《美國人》書中,對此作了認真的反思。他說,美國人也曾造過一尊神,那就是喬治·華盛頓。他說,美國人將華盛頓奉為圣人,在其去世后的幾十年間,頂禮膜拜程度,簡直登峰造極。
這使我吃驚不小。正好我們神州大地,也在鋪臺階,請神下壇。這越發引起興趣,想看那尊洋神的來龍去脈。
有的神,是自己健在之時,利用威望與權力塑造的。華盛頓不具備這種條件。他任總統期間,是一位有爭議的人物,曾被點名批評,貶斥為篡政者、變節者、偽君子等。尤其在他去世前幾年,與英國訂立杰伊條約,作了一些妥協,引起席卷全國的怒潮。退休回家后,還曾因拖稅欠賬,而向銀行借錢。
是誰發動的造神運動呢?是美國商人,是商業競爭帶來的契機。威姆斯牧師,是個書商,在長期的流動推銷中,他了解到,美國人渴望擁有一個自己的民族英雄。這很有商業價值,是個未經開發的市場。威姆斯精心炮制了一本小冊子。他自稱:這本書構思絕妙,穿插著軼事,生動活潑,能迎合老百姓的口味,肯定能賺大錢。此書一七九九年夏天寫成,天助威姆斯,當年十二月十四日華盛頓去世。威姆斯歡天喜地,寫信給出版商:“這件事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所有的人都想了解華盛頓。我們要做好事,宣傳他的美德。我們也將得到好報,就是——錢。”
這本書叫《喬治·華盛頓的生平事跡》,它一出版就成了暢銷書。
在書里,威姆斯大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毫無根據或很少根據的東西當做事實來敘述。著名的櫻桃樹故事便來源于此。威姆斯還臆造了一名印第安武士。這武士發誓道:“華盛頓命中注定不會被子彈打死!我瞄準他射擊了十七次,都未曾將他擊中。”還有編得更神之處:華盛頓母親懷孕時,曾夢見兒子如何如何偉大,還夢見了獨立革命的歷程,等等。反正老人家早已去世,死無對證。
老祖宗就說過,錢能通神。看來此話太籠統了。金錢買得的神,比權力塑造的神,大概要低幾個檔次。在價值多元化社會里,造一尊神,要面臨若干障礙,說起來也頗有趣。
私有制即是障礙之一。一八○○年國會決議,請求華盛頓的親屬,允許將英雄遺體安放在首都的紀念碑下。哪知華盛頓的親屬,偏偏不愿遷移遺體,此事一直鬧了三十多年。一八三二年華華盛頓百年誕辰前夕,紀念碑落成,國會再次動員其親屬,依然遭到拒絕。華盛頓有自己的農莊,他的遺體不歸全民所有,埋在私有土地上,受到法律保護。國會對此束手無策。砍了大樹免得老鴰叫。后來,華盛頓的親屬干脆建了一座新墓,加了鎖,鑰匙扔進河里。國會想修紀念神殿的計劃,終于徹底告吹。
造神是當時多數美國人的愿望,可是美國人更崇尚自由。言論自由使造神熱潮時時降溫。人們在眾多的華盛頓畫像中,造出一幅莊重肅穆的作標準像。此像掛遍全國后,作者斯圖爾特出來發表創作談。他說,畫此像時,正碰上總統換了一副新假牙,戴著很不舒服,講話困難,嘴的模樣就像在漱口似的。哪有什么神圣味,實在是表情呆板。這番話使得眾多唱頌歌者好不尷尬。
造神運動的內部,也遇到搗亂,那就是創作自由。格里諾的大理石雕像最令人難忘。此人接受政府的定貨,在佛羅倫薩苦干了八年,造了一尊高十英尺的塑像。運回來,公眾一看,引起廣泛不滿。華盛頓成了希臘神,坐寶座,上身裸至腰間,腿上搭著衣飾。一位社會名流在報上寫道:“華盛頓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決不會這樣暴露自己,更不要說做出這種不雅的姿勢了。”美國人震驚了,卻沒有給格里諾定惡攻罪,并且按合同付了創作費。
文化背景如此,難怪美國人造的神高大不起來。初級水平的個人崇拜活動,也很快夭折了。一八五八年,《紅字》的作者調侃道:“華盛頓的身體當然從未裸露過。我猜想,他生下來就衣裝整潔,頭發撲粉,且能莊重鞠躬了。”
美國的造神熱潮,最終以喜劇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