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熱線”可是個熱詞。但熱線咨詢員有著怎樣溫熱的感受卻鮮為人知。
常有人問我——怎么會想起去當熱線電話咨詢員?當咨詢員都有些什么感受?你覺得有些什么收獲?這些問題,說實在話,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于是,我只能微笑著沉默,在沉默中咀嚼這兩年來當熱線咨詢員的種種滋味。
也許是因為人們生活在世紀末,太多的矛盾、太多的壓力在擠壓著每個人,使人備感疲憊,都十分渴望精神、情感的獲得。拿我自己來說,也時常感覺活得很累,尤其覺得女性活得更累。我看了太多奮斗之后的強女子的無奈,看了太多事業有成而感情無寄托的女人的悲哀,于是開始關心起女性問題。當我得知婦女熱線招聘咨詢員的消息,便毫不猶豫地去報了名。要說當時報名的動機,應該說是朦朧而又多重的。直覺告訴我,這是值得一做的幫助人的好事,而且很新鮮。但有一點我沒想到,那就是我在通過熱線幫助別人時,自己竟也得到了很多重要的收獲。
雖說是通過考試才被錄取當咨詢員的,但在剛開始的時候,心里還是不免有些緊張。僅僅通過從電話里傳來的只言片語,便去揣摩一個從未謀面的人,探究這個人的心靈苦痛與困惑,單是猜準就屬不易,更不用說還要給對方提供選擇,排憂解難。而且每次上崗4小時中,一般要接10多個電話,有時甚至20個電話,每個來話者的情況都不同,其性格、習慣、個性及所遇問題也不一樣,要在極短時間內抓住關鍵,并作出有效的提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一次,我接了個外地長途。對方告訴我她是一個同性戀者,自己很苦惱,希望得到幫助。我立刻就慌了神,因為我的心理治療水平太有限,自感力不從心。于是,我慌忙找了幾個有關心理治療的熱線電話號碼給她,便結束了談話。掛機以后,我心里特別后悔——我太慌亂了,甚至沒問問她到了什么程度,就隨聲附和,并匆匆掛機,多讓對方失望啊!
當然,更多的時候有的是確信自己真正幫助了別人的快慰。在我的心里,有一杯熱咖啡令我難以忘懷。那天,我照例坐在電話機前,與一位求助者交談。對方突然問道:“請問您認識一位肖凌女士嗎?”我說:“我就是。”對方聽了竟十分激動。他告訴我,他是一個海外學子,昨天才回到國內,回國前他的一個好朋友告訴了他熱線號碼,要他一定找到我,請我喝一杯熱咖啡。原來,我曾接過他的好朋友打來的電話,他覺得我對他有所幫助,臨走之前千方百計想見我一次,但未能如愿。這次他回來,恰巧找到了我。聽了他的話,我挺感動。我已經記不清那次通話了,一次電話竟給人留下這么深的印象,真使我平添一分自信。
我當熱線咨詢員已經兩年了。兩年來,總覺得每接一個電話就是一次考試。這使我深切地感到了自己所缺甚多,逼著我找了一些相關的書籍來看。這樣的邊干邊學讓我增長了很多知識。現在,對于大多數來話者,我一般都能將對方讀準。當然,距一個心理醫生的要求我還差得甚遠。
作為在業余時間從事的一項公益事業,當熱線咨詢員首先意味著要奉獻和付出。這種付出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還有感情或者說對一些家庭責任的犧牲。按熱線規定,掛機時間是晚8點,可往往接完最后一個電話都快9點了,騎車到家則已過了9點半。常常是一進門,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女兒一下就撲了過來:“哇……媽媽,你這么晚才回來!把我急死了。什么破‘肉餡電話,我求求你別去了。”這種時候,我只能緊緊抱住女兒,用她還不可能理解的話對她說:“乖,有人需要媽媽的幫助!”
其實,雖說是幫助別人,但在幫助別人時我自己也得到了幫助。在當咨詢員的這兩年,我原本怨天尤人的心態得到了很大矯正。這之前,我常覺得生活像背著一盤磨壓得透不過氣來。現在聽別人訴說多了,反而悟出了一個道理:人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不然經不起風浪。
來話者中,有苦于自視不低,但無處發揮的;有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有哭訴丈夫變心,痛罵第三者的;有陷入單戀之中不能自拔的;有失戀之后痛不欲生的;有失貞以后心理不平衡的;有與公婆不和而茫然失措的……痛苦千般萬種,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求助者都身心疲憊,陷入某種心理誤區之中。有人自怨自艾,仿佛到了世界末日,心灰意冷到極點;有人滿心怨恨,對社會懷抱偏激;有人失戀之后再也燃不起激情,反被自卑咬蝕……總之,種種焦慮、不安、躁狂、抑郁——這些痛苦的副產品,無不在人們的心上留下烙印。似乎痛苦像一個疤痕,灼傷處難以愈合。然而,假如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鉆牛角尖,從困境中得到解脫并不是很難的。人生本來是由一連串選擇組成的,沒有一種健康的心態,會失掉許多良好的機遇。這是被許多來話者的傾訴證明了的。透過聽到的各種苦惱,我清晰地意識到,一個人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什么環境中,都應該保持健康的心態健全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處事冷靜,遇事不慌,把好自己的人生之舵。一個人做到這些不易,但應力爭做到——這是我給自己提出的目標,也是我當咨詢員的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