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成
魔術并無中外之分。老外能在花布里變鴿子,箱子里變活人,中國人也能變;老外能在空盒子里倒出美元,中國人也能倒出人民幣。而要把一個虧損50萬的企業在報表上變為賺50萬,把一個初中生三二月內變成大中專生,把對經濟一竅不通的人變為經濟師,這種戲臺子上的魔術則不行。
有種魔術不用手變,而是用心,用腦,用意念,用欲望。心為思之官,腦為人之統帥、靈魂。心思腦動,則全身趨附。輔之以嘴巴子,筆桿子,花架子,歪點子,運作自如,保準變得水能點燃燈,丑小鴨變成金鳳凰。我國每年因產品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多達數百億,假冒偽劣充斥市場,消費者提心吊膽,叫苦連天,而報刊電視上的金銀名優如雨后春筍,一夜梨花。及至金銀牌信譽下降,博覽會獎,指定產品,標志產品,首選產品,榮譽產品,這杯那杯又“忽如一夜春風來”,紛紛變化出籠,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觀此魔術佳作,花布里變鴿子,空盒里倒鈔票,只能入雕蟲小技之列。
這類“魔術”,妙就妙在可以隨心所欲千變萬化。能摸準領導喜歡什么變什么,上級要求什么變什么,形勢需要什么變什么。邀功變盈利,叫苦變虧損;政治吃香變黨票,科技受尊變文憑,提職加薪變職稱。不像戲臺上的“手工”魔術師,變鴿子不能變鳳凰,變鈔票不能變股票。這類魔術,還特在什么都敢變。大凡有標準、紀律、制度、規章、禁令、監督的地方,就有這類魔術在表演。攤派變贊助,管理變收費,游玩變考察,交流變出國,皮包變公司,內資變外資,偽劣變良優,雜牌變名牌,打假變假打,公仆變撲公,淫穢片變資料片,公關部變喝酒部送禮部,公關員變陪酒員跳舞員。至于買的是“紅塔山”,發票開電扇,領的是紀念品,報銷資料費,更是小菜一碟。
如此“魔術”之所以盛行,還在于臺上臺下一起表演,所謂“上下同欲”者也。如某企業搞升級達標,廠長曉以大義,言明利害:評上省先每人升半級,跨上國二每人加一級。全體同仁豈不深感人人有責,個個有利?豈不加班加點偽造紀錄,虛填報表,團結空前?再如某市迎接衛生大檢查,市長號召,全城行動。街面掩舊,廁所噴香,鮮花遮糞土,種麥充草坪。盡管外行一眼也能看穿,但無人揭露,人人效仿。蓋對付官僚主義不用此魔術不行,欣賞此魔術也只有官僚主義。二者相得益彰,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如此“魔術”造成一個假象社會,對它打、禁、揭露、戳穿、曝光、批評、教育、處分,收效皆不佳。“且看禁書者,亦是觀書人”。對此類魔術,與其禁演,不如禁看。沒有官僚主義的欣賞、捧場,觀眾寥寥,乃至絕跡,如此“魔術”演得下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