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89年第8期《中國青年》刊發的《李守民的“造神運動”》,在讀者中反響強烈。李守民現是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優教研究會秘書長、武漢大學零歲方案專家組研究員。他創辦的太鋼兒童早期教育實驗班取得了成功。他8歲的女兒李卓,已是品學兼優的5年級學生。目前他正在北京及各省市普及早教知識,進一步研究和推廣早教工作。下面刊發他給讀者的回信。
梁穎同志:
你對嬰幼兒早期教育有興趣,想對寶寶進行早教,但卻擔心孩子過早用腦會影響健康。實際上,你的擔心是由于對早教的誤解而產生。我們說的早期教育,并不是對孩子進行定向培養,而是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培養孩子的興趣,使他的潛能得到發揮。
科學家對嬰兒大腦的生理研究表明,一般成人的腦細胞約有140億個左右,而新生兒的腦細胞已接近140億個,就腦細胞的數目而言,嬰兒已具備接受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礎。一般認為,嬰兒只會吃、喝、拉、撒、睡、哭,其實他們已有最原始的“觀察”“交往”等智力活躍的表現,如視力追隨光源和聲源,逗他能發笑,對他說話能咿咿學語等,說明嬰兒已有了學習的本領。而且對嬰幼兒來說,認字、認物如同玩耍,并不是負擔。有趣的事物,他就集中注意,自然接受;乏味的事,則加以拒絕。教他識字的時間過長,他就煩躁、哭鬧,進行自我保護。因此,不用擔心嬰幼兒用腦會影響健康。
嬰幼兒是人腦的生長期,早期教育可促進腦的生長發育和腦功能的完善。人腦是物質,但又是精神活動的器官,它的生長既需要由食品提供的物質營養;又需要信息刺激提供的精神營養。精神營養對腦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現代科學證明,人的精神生活不僅促進腦的生長發育,還能改變腦的結構成分。瑞典的希丁、蘭蓋教授用顯微鏡觀察嬰幼兒的腦細胞后指出:“如果在幼兒時期進行強化訓練,以此來刺激腦細胞活動的話,記憶分子的核糖核酸就會增加,就能培養出腦細胞質量高、頭腦聰明的人來。”可見嬰幼兒早期的教育和訓練,對人腦的健全、發達,是多么重要!
嬰幼兒也是人的智能開發的最佳期,早期教育,有利于開發腦的潛能。心理學界一致認為,人腦潛能的開發主要依賴早期。語言發展最佳期是2歲;認字最佳期是3歲;計算數的最佳期是4歲。美國教授布魯姆對腦的發展過程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研究后認為,從零歲到4歲大腦發展的曲線決定了兒童智力發展的水平,如果零歲到4歲時智力迅速發展,以后就有可能達到高的智力水平。所以零歲到4歲,是腦發展的關鍵期。六七歲才被救回的印度狼孩卡瑪拉,經過兩年扶養教育,只學會站立,6年才會直立行走,9年才能講幾句簡單的話,17歲時的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她是因為錯過了早期教育的最佳期,才成為一個笨孩子。
我在太原鋼鐵公司對2~3周歲長到7~8周歲的20名兒童進行了5年的早期教育實驗證明:科學的早期教育不僅不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兒童大腦的發展,提高了觀察、記憶、注意、思維、想像等智力品質,也能發展他們良好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品質。7歲的溫博是其中最小的孩子,1歲零3個月媽媽教他認字,3歲認字2000多。4歲開始閱讀,已看過《西游記》《科學小博士》《世界真奇妙》《上下五千年》等十幾本書。觀察表達能力也極強。他觀察牽牛花,不僅觀察花、葉,而且在作文中對花萼、雄蕊、雌蕊、葉脈都作了生動的描述,甚至觀察到牽牛花的莖“都是逆時針向上攀繞”。并懂得“細心觀察,才能發現許多知識”的道理。老師贊揚他的作文寫得好,卻不相信6歲的孩子有如此驚人的觀察力。
至于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建議你閱讀《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南》《培養天才的搖籃》等書,從中能了解進行早期教育的內容和具體方法。巴甫洛夫說:“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愿你早日開始對寶寶啟蒙,育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教一個聰明的孩子。李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