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幗
本文標題是仿照董樂山先生“蓋世太?!迸c“克格勃”(《讀書》一九九五年第六期)擬就,因為我欣賞該文。也許很多人都會像我一位朋友一樣,第一次見到“
令人費解的是,上述三種東西都有非常標準的漢語譯名。strawberry是草莓,vani11a是香草,plum是李子。是不是以為,拿這些沒有任何意義的漢字組合來嚇唬一下老百姓,就可“洋氣”倍增,抬高身價?
從目前的國情來看,不懂英文的人還是占我國人口的大多數。如何處理好民族化與洋化,大眾化與貴族化的關系,是值得考慮的。為了維護本國的語言,法國政府規定進口商品上通通要寫有與法文對應的商標及法文說明。相比之下,我國在語言規范化及純潔性方面又做得如何呢?我們學外國,究竟要學些什么,難道不值得三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