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平
攝影術誕生后的48年才出現閃光攝影。那是1887年,德國蓋迪克和米索首先將鎂粉燃燒用于攝影照明。他們是將鎂粉裝在除了彈頭的子彈里,用手槍擊發引燃的,所以叫做閃光槍(Flash Gun)。國外有些雜志至今仍把閃光燈稱為閃光槍,便是源出于此。
1888年(第二年)2月12日美國紐約《太陽報》有一則社會新聞報道:“近日出現了一件怪事,夜幕降臨以后,隱約中看見三、四個人像幽靈似的跑來跑去,當他們停下支好三腳架時,用布蓋著做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突然啪的一聲,一個閃電,這幾個人就溜跑了,這是做什么?誰也不知道。”這就是對閃光攝影最早的描繪。經過紐約市警察局的調查,原來是局長西奧多爾·羅斯福的好朋友,《太陽報》的刑事記者杰考勃·李斯在拍攝貧民窟中底層人們的生活。李斯一向同情勞苦大眾,經常在報上呼吁要改善貧民窟的生活條件。但這種靠文字報道的呼吁,不僅不為當局所重視,而且還被指責為言過其實、夸大其詞。為了證實自己的報道的真實性,他不得不去貧民窟現場拍攝照片。白天大家都忙于生活,只有晚上在家,而晚上的光線條件太差,不能使4×5的玻璃干板感光,因其感光度極低,這就不得不求助于閃光槍了。用支手槍對著被拍攝的人去閃光,特別是對著陌生的人,這是件很危險的事,極容易發生誤會,會被看成是搶劫犯或殺人犯。這種閃光槍一定要改進。李斯把鎂粉混合一些易于點燃的氯酸鉀粉末放在一個托盤上用火石引燃,這就是鎂粉閃光機的雛形。這種閃光機流行了四十二年,直到1929年德國歐斯特邁爾發明了一次閃光泡以后才被淘汰。
李斯于1899年離開報社,從事寫作、教學工作及社會活動,繼續呼吁改善貧民生活。他將任記者時拍攝的照片編成《另一半人是如何生活的》及《向貧民窟作戰》兩本名著,影響極大。他的好友以前的警察局長西奧多爾·羅斯福做了美國總統以后,多次勸李斯直接進入政壇,卻一一遭到了謝絕。不過,羅斯福倒是不以為忤,他很看重李斯的兩部著作,以及體現在其中的熱切的呼吁,他利用自己的權勢,一舉改善了三千萬貧民的生活條件,閃光攝影在李斯手中與貧民窟結下了不解之緣,同時也使李斯載入了攝影史冊。
(責任編輯/陳信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