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在新
模糊語言,是指在唇槍舌戰中,對一些不能直接回答而必須答復的問題,或面對心懷叵測的刁難時,用語義不明確、變通性較強、模棱兩可的措辭,給對方非實質性的回答。其特點是以虛對實,委婉幽默,可進可退,并具有不明確性、無效性及雙關性等特征。在國際事務中,模糊語言被視為“外交的最高技巧”,高明的政治領袖、外交家,莫不是深諳模糊語言藝術的高手。
孫中山機智應對頭山滿
孫中山先生1897年僑居日本時,日本人頭山滿設宴招待他。頭山滿特意請來幾名藝妓侑酒助興。
席間,頭山滿與藝妓眉來眼去,打得十分火熱。孫中山先生卻不時低頭翻看書籍。
頭山滿見孫中山先生形同局外人,便指著這幾名藝妓問道:“孫先生,您覺得在座的哪一位最漂亮?”
“都很漂亮。”孫中山頭也不抬回答道。
“但其中誰最漂亮呢?”
孫中山繼續翻看手中的書:“都一樣漂亮。”
頭山滿不甘心,擁著身邊最俏的一位追問:“是不是這一位?”
藝妓們也一齊向孫中山先生搔首弄姿,頻送秋波。孫中山詼諧地說:“她十年前一定比現在更漂亮。”
事后,頭山滿向友人感嘆:“孫先生的機智和人品真令人敬佩。”
鄧小平幽默機智答記者
1979年1月2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美國。在華盛頓,鄧小平受到國家元首般的隆重接待,同卡特總統進行了三次會談。
在卡特看來,鄧小平是一位極其令人愉快的談判對手。在這位中國領導人的身上,和諧完美地體現出了機智、豪爽、魄力、風度、自信和友善。
一次愉快的會談結束后,鄧小平在美國國務院的休息室里撞上了一大群急于打聽會談內容的記者。記者們蜂擁而上。向鄧小平詢問他同卡特談論了些什么問題。
鄧小平友善而詼諧地回答道:“我們無所不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風趣的回答,將記者們的提問擋得嚴嚴實實的,但他們為能親身領略這位偉人幽默機智的風采而高興萬分。
(責任編輯/孫開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