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迪芳
食物經過胃、小腸的消化和吸收之后,剩下的殘渣被送到大腸,形成糞便。
在正常情況下,食物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最后形成糞便排出體外,需20~40小時。排便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活動,它包括不隨意的低級神經反射活動和隨意的高級神經反射活動。
在有了便意之后,若因工作、學習、婦女懷孕、疾病(痔瘡、腹水、腹內或腸內腫瘤、老年人消耗性疾病)等因素的影響,不能及時排出糞便,便意就會逐漸消失。便意反復的干擾,會使得直腸感受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導致高級神經中樞不能發揮主動調節和控制的作用,人也就想不到要排便了。結果糞便因水分被腸壁大量吸收而干涸,甚至形成硬結糞塊而不易排出。糞便排出不暢使人產生痛苦和畏懼情緒,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性便秘,苦不堪言。
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大便次數減少,經常三五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一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每次排便量少,糞便干燥堅硬,排出困難;也有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并不堅硬,卻不能順利排出。一部分病人在便秘的同時往往伴有腹脹、腹痛、脘悶暖氣、心煩失眠等。長期便秘還可引起痔瘡、肛裂等癥。
習慣性便秘既然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也就能夠在生活中逐步克服。首先要有決心和信心,堅持定時解大便,一段時間之后就能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為了幫助這個新習慣的養成,開始一二天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內服緩瀉藥,使糞便易于排出。平時應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等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這樣可以防止便秘的發生。
如果便秘系由器質性疾病造成的,除了針對產生便秘的疾病進行治療之外,可用濕潤的小長條肥皂塞入肛門以利通便。亦可酌用瀉藥如大黃粉、玄明粉、酚酞、番瀉葉、石蠟油、硫酸鎂等。直腸內已有硬結的糞塊,口服瀉藥無效時,可先用甘油灌腸,再灌以鹽水,使糞便被排出。嬰幼兒、孕婦及年老體弱者切忌選用刺激性峻瀉藥,以免發生意外。
祖國醫學將便秘分為熱、氣、虛、冷四種類型,辨證施治。
1熱型便秘:體質陽盛、腸胃積熱,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厚味,或熱病傷津均可引起。表現為:大便干結、腹部脹痛、面赤身熱、口渴口臭、小便短赤,舌苔黃燥、脈滑實。治宜瀉熱通便,方用:①火麻仁、杏仁、枳實、厚樸、麥冬、生大黃各10克,生地15克,白芍、玄參各12克,水煎服。②芒硝、大黃各10克,甘草6克,先煮大黃、甘草,去渣取藥汁,芒硝沖入藥汁內服用。病情略緩者選用麻仁潤腸丸,每次2丸,日服2次。在使用瀉下藥物時,要注意保護正氣,若非實癥不宜妄用,而且婦女在懷孕期、哺乳期、月經期均當慎用或忌用。
2氣型便秘:由于憂郁思慮過度,或由于久坐不動,導致氣機郁滯、傳導失職、糟粕內停。其特點是:大便秘結、滯澀不暢、暖氣頻作、胸脅痞滿、食納減少、苔薄、脈弦。治宜順氣行滯,方用:①胖大海、杏仁各10克,瓜蔞皮12克,水煎服。②木香、檳榔、烏藥、枳實、大黃各10克,水煎服。
3虛型便秘:勞倦飲食內傷,或病后、產后以及年老體弱者氣血虧虛,以致大便秘結不通。臨床表現為:大便秘結、面色萎黃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唇舌色淡、脈虛細。治宜養血潤燥通便,方用:①生地、生首烏、當歸、麻仁、桃仁、枳殼、玄參、知母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②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當歸各10克,首烏30克,水煎服。
4冷型便秘:多因陽虛體弱、陰寒內生,或因年高體衰而致陽氣不通、津液不行,從而引起便秘。表現為:大便堅澀、排出困難,四肢不溫、腹內冷痛、喜熱怕冷、面色青白、小便清長、舌質淡、舌苔自薄、脈沉遲。治宜溫陽通便,方用:①白術30克、黨參20克、附片15克(先熬)、肉桂6克,干姜、厚樸、當歸各10克,水煎服。②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肉桂各10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