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如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
——【東晉】張湛
自古以來,養生都講究一個清靜。的確清靜與人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
那么,怎樣才算清靜呢?張湛提出了“十二少”。他的“十二少”把清靜具體化了。一個人思慮要少,雜欲要少,辦事要量力而行,少說話,不無端發笑,避免憂愁之事,不過度地喜和樂,戒怒,對世事看得平淡些,好惡要少。事實上,要做到這十二少是很難的,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也不是都有必要的。我們可以領會其中的實質,即,人的精神要經常保持寧靜狀態,避免煩躁傷身。
清靜是人體的一種自我調控。如果能把身心經常調控到清靜狀態,就會令思想明徹,情緒穩定,經絡暢達,品行也會隨之高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