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從實踐和種種已有的事例中認識到,家庭中的美育在兒童的啟蒙教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它不僅能使孩子從小培養起愛美之心,而且對他們在今后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正確地感受美、理解美、追求美和創造美,起到奠基鋪路的作用。
何為“美育”?倘若僅從一般的字面上去解釋,或許并不復雜,簡單些講,它是一種美感的教育,是通過美的手段向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寓教于樂。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使孩子逐步地感受健康的美,真正鑒賞美,由此不斷地提高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當然,若是從學術的角度去作進一步的闡釋,其意義遠不止這些,需要像黑格爾《美學》那樣的幾大本煌煌巨著來為之論證,并非所有人都能講清楚的。其實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對生活中美的認識,因為歸根結底,美育實際上也正是在對人的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些年,都市人何以會對孩子的美育一再升溫,盡管社會對此有不同看法,但多數人是抱著贊同的態度。筆者曾為此專程前往幾所少兒藝校采訪,在與家長們的接觸交流中,亦深切地感受到這股崇尚美的風氣猶如和煦的春風讓人振奮。有位家長告訴我說,他帶孩子來這兒學習繪畫和音樂,沒有其他目的,只是想讓孩子從小就培養起愛美之心,從而提高內在素養。
這位家長的想法在當今社會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在幾所少兒藝校接觸過的大部分家長,無論他們的孩子來這兒學音樂還是學舞蹈。抑或學書法。幾乎都是抱著這樣的態度而來。
一位陪伴9歲女兒來藝校學跳芭蕾舞的女士頗為動情地說,跳芭蕾曾是她孩提時代的一個“夢”,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終未能圓。而今,女兒也到了當時她那個年齡,大概是遺傳,孩子竟然從上幼兒園起就開始做起了芭蕾夢。為了不讓孩子失望,同時也為了彌補她兒時的缺憾,半年前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帶女兒來這所藝校芭蕾班報了名。這位女士還告訴我說,芭蕾班每周上三次課,每次兩節,共兩個半小時。她家離學校遠,來回要乘坐近三個小時的車。雖然如此,她仍感值得。她說,她從未考慮過要培養女兒成為專業舞蹈演員,一切都須取決于孩子將來的自由發展及個人選擇。社會上有些人對孩子學這學那過于看中“回報”,剛開始學畫畫就想把孩子培養成畫家;剛剛學了幾支歌就希望孩子將來能走上從藝之路;才學會幾個舞蹈動作,就追不及待地盼望孩子能快快成為芭蕾明星。她倒是沒有這種想法,而是抱著一份平常心,讓孩子通過幾年的學習,至少能懂得什么叫藝術。什么才是真正的藝術美。真能達到這一目的,對她來說也就足夠足夠了。
對這位女士所言,筆者亦有同感。畢竟才只是一個年僅10歲左右的孩子,給其過大、過重的期望與壓力,且不說孩子小小的稚嫩的肩膀是否承受得起,至少,對他們未來還十分漫長的成長之路,會造成不利影響。當然,在我接觸過的家長中也有些人出于不同目的,他們帶孩子來學習只是作為一種純粹的智力投資,希望孩子通過這些教育手段,若干年以后為他們步入更高階段的藝術之門打下基礎。盡管他們的表自如此坦率,而且現在就預測孩子將來在步向藝術圣殿的道路上到底有無作為尚為時過早,但他們的最終目的卻是一致的,這就是讓孩子從小通過美的教育,提高其將來的藝術涵養和氣質。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任何一項事業對人的素質都提出更高要求,家長們能在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中先行一步,實在是具有遠見的舉措。這無疑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對于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們總是會予以特別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