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劍海
聽說我朋友退休不久骨折了,我急忙打電話問個究竟:是外傷還是車禍?但對方回答我:僅僅在下樓梯時歪了一下,坐在地上,怎么就會骨折?我考慮一下告訴她,這是屬于骨質疏松性骨折。
骨所承受的力度與骨礦含量(主要是鈣的含量)有關;骨礦含量低者容易骨折。最容易骨折的部位是脊椎椎體和髖骨(指股骨頸、股骨粗隆骨折);以及手腕部的撓骨下端。
為什么年過半百的人容易發生骨折?
人類的骨組織中,40%是有機成分,60%是礦物質,主要是鈣。成人骨組織的70%~80%為密質骨,20%~30%為松質骨。松質骨對鈣代謝影響變化最敏感。一旦鈣攝入不足,加上雌激素的影響,最早表現骨丟失是松質骨,以后波及到密質骨。骨丟失最早發生于30歲。意大利人報道,健康人骨密度下降速度女性每年0.38%,男性每年0.22%。在絕經期的前10年中每年丟失密質骨的1%。婦女一生丟失約1/3的密質骨,1/2的松質骨。男性骨丟失為女性骨丟失的2/3。
以上說明骨礦含量隨年齡增長而減少,而骨質疏松性骨折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為了防止骨質疏松性骨折,首先要預防骨質疏松,具體有以下幾點:
營養因素:補充鈣劑。人體中99%的鈣存在骨骼中,骨質密度越大,骨骼越堅硬,就越不易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有人研究,60千克體重者,每日攝鈣600毫克,骨質疏松發病率為75%;而給同樣體重者,每日攝鈣1 200毫克以上,骨質疏松發病率僅為25%。
從我國大規模的營養調查看,我國全民缺鈣,實際攝入量和標準量之間差距較大。由于飲食習慣和食物供應等問題,通過膳食途徑大幅度提高鈣攝入量是困難的,可采取增加鈣強化食品和直接補充鈣劑的方法來增加鈣的攝入量。
運動因素:骨骼的發育和骨量的多少,與運動有密切的關系。長期臥床的人,骨礦物質含量呈進行性減少,而堅持運動的人,骨礦含量明顯增加。調查結果發現,凡是每天戶外步行、上樓梯、爬山或負重活動少于一次者,比每天進行上述活動者骨折的危險度約高2倍。說明運動少造成骨骼的機械性刺激減弱,骨形成少,導致骨質疏松。
激素因素:與骨質疏松有直接關系。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減少,約有25%~50%的60歲以上婦女患骨質疏松。雄性激素能促使鈣、磷等礦物質在體內積存。40--60歲的男子同樣會出現更年期的干擾。55歲時可出現骨質疏松。單純補鈣對老年人骨質疏松治療效果不明顯,而應用可影響鈣代謝的雌激素。能有效地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
為了防止骨質疏松而引發骨折,宜在30歲以后增加鈣劑補充,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骨類,尤其是一些小魚(如銀魚、沙丁魚)、蝦皮及禽類的腿骨端,均富含鈣質。女性絕經期后還應補充雌激素,如尼爾雌醇、泰舒滴丸、黃體酮等,具體應用根據醫囑。
另外,市售補鈣產品哪類效果好?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研究所,為尋求效果好、價格低的良好鈣劑,做了動物模擬試驗,結果認為,現有各種各樣的鈣制劑和強化食品大多價格昂貴,含鈣量低。在評價不同形式鈣制劑產品效果時,要特別注意其含量價格比,即每100毫克鈣元素的價格多少。目前醫院里應用較多的是鈣爾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