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田芝
睡眠,能使小兒腦細胞得到充分休息,對神經系統起到保護作用。睡眠時機體新陳代謝變慢,能量消耗減少,有利于各重要臟器功能的恢復。睡眠時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增加,全身組織特別是骨骼生長迅速,因此,充足而深沉的睡眠能消除疲勞,彌補損耗。睡眠充足能使孩子愉快活潑,食欲旺盛,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新陳代謝的良性循環,從而促進生長發育。
小兒睡眠不寧的原因
睡眠不寧是指睡眠不實,容易覺醒,好哭鬧而不再入睡。這種情況在嬰幼兒時期較為常見。引起小兒睡眠不寧的原因很多,有心理、生理、疾病等多種因素。不同年齡階段的原因亦不完全相同。
1嬰兒時期:一般年齡愈小。睡眠時間越長,出現睡眠不寧。往往與身體某個部位不適有關。
(1)生理因素。餓了,渴了,尿布濕了,室溫、被溫不適當等,都會引起孩子睡眠不寧。
(2)心理因素。家長過于寵愛孩子,從小養成要媽媽抱著睡或含著奶頭睡的習慣,有的要拍,要搖晃著睡,有的白天睡得太多,日夜顛倒等,一旦睡眠方式改變,便睡不安寧。
(3)疾病因素。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①嬰兒尿布疹或臀部皮炎。由于尿布更換不及時,皮膚受尿液刺激引起局部疼痛不適,影響睡眠。
②嬰兒濕疹。多見于面部及兩頰部,有瘙癢感,嬰兒因此煩躁不安,睡眠不寧。
③早期佝僂病。多見于6個月以內小兒,尤以早產兒、雙胎兒、低體重兒及冬季出生的小兒為主。這類小兒對維生素D及鈣的需要量比正常小兒多,一旦母乳不足,日光照射少,補充不及時,易得此病。早期佝僂病的孩子骨骼改變不明顯,主要表現為睡眠不實,易驚醒,尤其是夜間好哭鬧,出汗多,在吃奶和哭鬧時,額頭上汗如雨下。
④其他疾病。凡患病的孩子都會出現睡眠不寧、好哭鬧,影響睡眠。
2幼兒時期:
(1)生理因素。大多由于睡前過度興奮,如奔跑,聽了緊張興奮的故事,看了驚險的電視節目等,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驚醒。
(2)心理因素。更換了生活環境,如帶孩子到親戚家去住,或孩子進托兒所,由于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使孩子不適應,亦會引起睡眠不寧。
(3)疾病因素。有的孩子扁桃體肥大,妨礙呼吸,影響睡眠,或因感染了蟯蟲引起肛門或小兒陰道、尿道奇癢。因此,疑有蟯蟲感染,可在孩子熟睡后2~3小時,用手電連續3~5天觀察肛門皺褶處有無扭動的小白蟲。此病易在集體兒童機構內感染。
小兒睡眠不寧的防治
對睡眠不寧的孩子,首先要找出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消除生理、心理及疾病因素。
(1)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準備一張小床,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睡的習慣,床墊不宜太軟,蓋被輕軟、厚薄適宜,保持清潔干燥。睡眠時應脫去外衣留下內衣褲,切勿和衣睡。孩子入睡前可拉上窗簾,播放輕音樂。誘導孩子入睡。
(2)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從小養成不拍不抱、上床自動入睡的好習慣。對1歲以后的孩子應按吃,玩,睡的順序安排生活日程。吃飽奶的孩子情緒較愉快,讓他玩一玩,等他玩夠了,玩累了再讓他睡覺,這樣往往容易入睡。邊吃邊睡的孩子往往因吃不飽而不能睡得長,睡得沉。應隨季節安排孩子的睡眠時間,冬季晝短夜長。晚間睡眠時間可提前,早上起床時間可適當推遲,午睡適當縮短;夏季晝長夜短,早上可提前起床,晚上推遲上床,午睡可延長。為了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進食時間亦可相應提前或推遲。但絕對不要輕易地改變孩子的生活規律。良好的生活規律,能使大腦皮層建立起條件反射,每到睡眠的時候,大腦皮層就產生抑制,孩子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沉。
(3)因疾病引起睡眠不寧應及時去醫院矯治。如小兒佝僂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應用維生素D及鈣;嬰兒濕疹也應及時診治,去除病因,少食高脂肪、高糖及高蛋白飲食,忌食海鮮、魚、蝦。不穿羊毛或化纖類衣帽,少接觸過敏原。保持局部皮膚干燥,避免感染,在醫師指導下應用抗過敏的藥物及藥膏;對蟯蟲患兒要及時服用驅蟲藥,肛門涂蟯蟲藥膏,為避免重復感染及互相感染,應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內衣褲,起床后清洗臀部及肛門周圍,2歲以上穿滿襠褲,飯前便后洗手,教育孩子不用手去抓肛門,一般經過2個月的反復矯治,能徹底消滅蟯蟲。
(4)對睡眠不寧的幼兒,在睡前勿讓其劇烈運動、聽恐怖故事及看驚險的電視節目,睡前給孩子洗個熱水澡或用熱水泡泡腳,這些措施對睡眠都有促進作用。對于那些對新環境反應強烈的孩子,要在生活上多給予關心,使他們情緒愉快,較快地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上床后可給他講個有趣的故事,并蓋上孩子喜愛的被子,床邊開個小燈,這樣有助于孩子產生安全感,易于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