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計劃不如變化快。本刊5月號文章“告別瓊民源”所報道的原定公司重組方案再次面臨改動。新方案于6月8日提交在深圳召開的瓊民源股東大會。
由北京住總集團提出的原定方案沒有獲得瓊民源股東們的完全認可。此前由有關領導帶隊,北京住總先后在瓊民源股東較為集中的上海和深圳召開了座談會。
按原方案,重組形成的新公司的18742萬股國有法人股,將以1:1的比例提供給瓊民源公眾股股東,然后,新公司再以市盈率12-13倍左右的低價向股東們發行18742萬新股。
問題恰恰出在新股上。股東們認為,原有瓊民源股票壓在箱底已兩年有余,如今還要“抽血”,實在是說不過去。
本來定向低價發行新股是為攤薄瓊民源股東們的持倉成本,對其有所補償。但股東們心存疑慮:舊套未解又添新套,雖然新股價格不高,但兩年來大市低迷,縱然某日突然向好,以住宅建設為題材的北京住總的想像空間不大,亦難以吸引市場熱錢的關注——沒有接力棒,如何解套?
從北京住總的角度出發,瓊民源原有股東們如果不認購新股,公司上了市卻未募集到資金,基本等于白忙一場。
“想像空間”于是作為雙方的需要,成為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鑰匙。
好在北京市不缺大有“想像空間”的高科技企業。據可靠消息,重組方案將作如下變動:從原北京住總獨家發起的股份中辟出一部分,讓位給聯想集團、北京實創、四通集團、中關村科技園區、北大方正等北京高科技龍頭企業。
正如“告別瓊民源”一文中已經報道過的,這些高科技企業此前都曾一一被納入過重組名單,但均因種種原因而放棄。是什么讓他們又回心轉意了呢?記者不得而知。記者知道的是,在很多人看來,瓊民源已經成了北京市政府的形象工程。
另據透露,這些新的發起人一共只占5%的股份。
對北京住總來說,在保證其位于第一大股東的前提下,出讓5%的代價也是高昂的——深交所的掛名將不是“北京住總”,而可能是“北京中關村”或其他充滿“想像空間”的名稱。
一般認為,中關村作為首都形象概念是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5月下旬,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孟學農曾在一次演講中稱,北京初步確定了以高科技及其產業為發展目標。第一項重大舉措就是構筑“環京高科技產業帶”。在此基礎上,將重點加快中關村地區的發展步伐,力爭將這一全國甚至世界少有的智力資源高密集區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的示范區。
幾大高科技龍頭企業進入,新公司無疑將增輝不少。尤其是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入主,新募集到的資金將有機會投向中關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新上市公司不光有高科技的想像空間,還有一定的穩定回報。
分析認為,按照此種設計,6月8日,瓊民源股東們可能愿意舉起自己的手,股東大會可能順利閉幕——瓊民源問題有望在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之前得到妥善解決。
但是問題的解決者們大概未敢如此樂觀:前路上的石子是越來越少了,但并沒有清除干凈。據了解,原瓊民源第一大股東北京市科委受領導委托,在北京住總巡回路演之后,對瓊民源的資產究竟有多少——這個復雜又不無關鍵的問題進行了第五次審計。盡管記者并不知道具體的結果,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新的數字肯定比北京住總在2月10日公布的第四次審計的結果0.18億元凈資產高得多。
假如瓊民源最后的凈資產不是以北京住總的審計結果為準,那么,北京住總的原定方案就會像多米諾骨牌那樣被全盤推翻。當然這種可能性并不大。6月8日召開股東大會是不容更改的,大的調整已沒有時間。但是微調的可能性很難排除。
另外,盡管在今年1月5日瓊民源臨時股東大會上,瓊民源的國有法人股劃撥給了北京住總,但據了解,在深交所證券登記公司,瓊民源的股東名稱至今沒有更換——不滿方案的股東們也可以說,北京住總并不是瓊民源的股東——不是瓊民源的股東當然沒有權利召開股東大會。
還有,新入主的高科技企業與北京住總之間還需要磨合,需要談判,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也很棘手。而6月8日已在眼前了。
不管怎么說,絕大多數人都衷心地希望瓊民源的問題能得到妥善解決——瓊民源平平靜靜地告別股市,而瓊民源的股東們歡歡喜喜地重返股市。因為時間太長了,所有的人都疲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