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歲的朱登山非常喜歡體育運動。不過,從今年4月20日起,這樣的享受可能會越來越少——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掛牌后,作為公司總裁,他面臨著千頭萬緒的工作。
朱登山去年剛剛調任建設銀行副行長。除了協助行長主持日常黨務工作外,還分管人事教育部、黨委組織部、會計部等職能部門,并牽頭中小企業信貸工作指導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建行這種“矩陣”式管理模式的原則是:職能部門為“縱”,各個委員會為“橫”,負責主要職能部門的領導同時也主持委員會的工作,“縱橫交錯”,以使各環節均能得到有效的協調和監督。
在出任副行長之前,朱登山是煤炭部副部長,在煤炭系統供職長達35年之久。從1963年至1998年,他先后擔任黑龍江煤管局財務處副處長、煤炭部財務司副司長、司長、副部長。外界輿論普遍認為,此次啟用副部級干部擔任中國首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總裁,可見中央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雖然長期供職于煤炭系統,朱登山對經濟并不陌生。作為高級會計師,他對會計業務可稱精通而熟練。
在信達管理公司成立的掛牌儀式上,朱登山操一口標準的河南口音,耐心回答記者的各式提問。據介紹,朱登山平時為人隨和寬容,但在工作上,不管是對自已還是對下屬都極為嚴格,而且工作節奏很快。面對不良資產,朱登山是否也能快刀斬亂麻呢?我們拭目以待。
年僅39歲的田國立出任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副總裁多少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其實,田國立是位老資格的業務能手——1983年從湖北財經學院畢業后進入建行,至今已有16年之久。
田國立從沒有跳過槽,這使他獲得的是縱向上的階梯式跨越:從基層職員開始做起,田國立一路升遷,先是支行副行長,接著又坐到北京分行副行長的位子。1994年進入總行后,他出任大權在握的營業部總經理。此次走馬上任信達副總之前,他的職務是行長助理。圈內人認為,處理不良資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相當的專業性。而此次之所以啟用如此年輕的田國立,無疑也是看重他對資產運作的熟悉和專業。任建行行長助理期間,他一直掌管著建行控股的“中國信達信托投資公司”的營業部和第二營業部(經營接管后的原中農信業務),在投資銀行業務上有可圈可點的業績。
據悉,從國際上的通行經驗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僅以消滅不良資產為已任,存在期限大致在10年左右。相信憑借16年的金融實務經驗,諳熟投資銀行業務運作的田國立在下一個10年將同樣不會讓人們失望。
石春貴對新聞界的朋友一向非常友善,因為他自已就曾是一位很不錯的財經報人。
石春貴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先后供職于中國財經出版社和北京大公報社,其間編輯了大量的經濟書籍和稿件,同時也為日后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功底。
報人生涯之后,石春貴擔任過河北省秦皇島市副市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后任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行長、北京市分行行長。
1993年,石春貴出任建設銀行總行副行長,分管國際業務部、住房與建筑業信貸部以及香港華建公司,并牽頭組建了建行的發展戰略委員會。
在某種意義上,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被形容為在水面露出一角的冰山。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已經開始了“融化冰山”的積極努力。從財政部發行用于補充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的特種國債,到對貸款進行五級分類方法的試點,都可看作是努力的一部分。此次建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更是向不良資產操刀的實質性舉措。
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將通過出售、重組、債轉股、資產證券化等形式對建行的不良債權進行處理。
之所以確定建行為資產管理公司第一個試點單位,主要原因是其內部相對先進的管理,包括一個新的全國性信貸監控網絡。另一個原因則和建行行長周小川有關,因他被業內人士公認為“熟悉國際金融運作理論與技術的學者型專家”。
不過,此次周小川僅以監事會副主席的身份參與信達的事務。那么,直接負責重組建行2000億元不良資產的,又將是什么樣的一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