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丟開“毛毛”
我的女兒贊贊大概從兩周歲開始忽然“冒”出了一個壞毛病:睡覺要摸“毛毛”。
“毛毛”是一塊純棉的布。去年夏天給她蓋在身上的。可是天涼了以后,就再也脫不了手了。小贊變得沒有“毛毛”就睡不著覺。“癮”上來時,必哭著喊著,拿到手為止。
于是,“毛毛”一分為二。白天,贊贊在外婆家,“毛毛”要備一塊放在那里午睡用;晚上,小贊回到爸媽家,“毛毛”理所當然要“候”著。
事情愈演愈烈,情況越來越糟。后來發展到,不僅睡覺時要“摸”,就連大白天也不離手了。有時候,贊贊做錯了什么事情,媽媽稍微說重一點批評她,女兒就趕快拿起“毛毛”,在手里擼啊擼啊,還捂在鼻子上。好像“毛毛”就是安慰,好像“毛毛”能幫她改正錯誤。
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向單位里的同事們討教。
一下子,大家議論紛紛。原來,這是一個在小孩子當中挺普遍的現象:蘇小姐說,她的侄女小時候要抱一只絨兔子睡覺。有一天晚上,說好的,小侄女在姑姑家過一夜。可是到了11點多,她突然非要回家不可。結果姑姑只好帶著她穿過大半個城,把她送了回去。原來,沒有兔子她怎么睡也睡不著。
小馮悄悄告訴我:她兒子現在8歲了,還咬被角。
小商說:她女兒就認準了一塊印有小熊的手絹,每天要。已經弄得臟極了,也不敢洗。怕洗了,一時干不了,影響晚上睡覺。
……
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一晃,3周歲的贊贊要進幼兒園了。外婆早就預備好了“毛毛”。這個時候,媽媽突發奇想:不帶“毛毛”去,試一試,看她怎么辦?
外婆堅決反對:這樣她要午睡不好的;午睡不好,她要累的;累了,她要生病的——生了病,你們別來找我。
是的,生了病,總是外婆“見義勇為”,因為媽媽要上班。但是,心愛的贊贊,你知道嗎?如果你一直握著“毛毛”,你的雙手,就不能騰出來畫畫,做游戲、搭積木就沒空兒和小朋友一起歡笑……現在,正是個絕好的機會。你第一天上幼兒園。新的教室,新的老師,新的環境,新的小朋友。反正,一切對你來說都是陌生的,不習慣的。那就乘此機會扔掉“毛毛”!別扭就別扭點兒吧,難受就難受點兒吧。
9月1日在幼兒園門口,外婆和媽媽就這樣僵持著。外婆手握“毛毛”非要送進去,媽媽非不讓送。外婆說:“你走吧,上班要遲到了。”媽媽說:“你走吧,我要看你先走。”
外婆不肯。媽媽準備遲到。
實在不行了,媽媽說:“我走,你把‘毛毛’給我帶走。”
外婆擔心媽媽路上的安全,就讓步了。
媽媽雖然裝走了“毛毛”,卻擔心這午睡,贊贊會怎么度過?
愛啊,有的時候,實在是一種煎熬。
總算熬到下午放學了。贊贊歡笑著撲過來。媽媽不敢直接問她情況,悄悄地去問阿姨。
當班阿姨說:“趙錚錚午睡很好。”
居然是“很好”兩個字,媽媽興奮不已。
這樣大約過了10天半個月,有次在床上,媽媽“不經意”地對女兒說:“小贊,你在學校里,沒有‘毛毛’,怎么睡呀?”
“這樣——”贊贊馬上側過身子,小手心對著小手心。
“誰教的?”
“睡覺阿姨。”
現在,贊贊晚上睡前如果玩得很開心,也會忘掉“毛毛”,安然入睡。當然,如果女兒提到了,媽媽也會交給她,而不會“強按牛吃草”。因為這樣,只能引起逆反,勾起欲望。那又何必呢?
女兒,我首先要感謝你自身的成長,還要感謝幼兒園阿姨教的好方法。■
該點破時別敷衍
第一天,我在外面給母親打電話交待一件事情。贊贊正由外婆帶著。末了,我問我媽:贊贊在干嗎?母親說她正在看書,并且問她:媽媽電話聽不聽?
“不聽,不聽。”小贊好像很不耐煩。我想像得出她的頭正搖得跟撥浪鼓一樣。這可能是打擾了她的“故事情節”。
贊贊快滿3周歲了(還差2個月)。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她變得喜歡玩角色游戲。
常常,贊贊自稱“老師”,講故事給娃娃聽;或者自稱“醫生”,給小動物們打針。每每這個時候,贊贊都相當投入。
想到這里,我說:算了,不愿意就別勉強。
可是,外婆已經把話筒遞到了贊贊手里。于是,耳邊馬上傳來女兒甜甜的聲音:“媽——您好,我正想您呢。”
我一愣,她正想我?瞎說八道。
我脫口而出:“不對,女兒,你剛才還說不聽不聽呢。”
小贊不好意思地笑了。
放下電話,我就在想:我們的孩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會說謊的?從這么小嗎?那太令人遺憾了。
分析這件事情,贊贊并沒有說謊,至少沒有刻意地想說假話。也就是說:小贊這么做,絕對是無意識的。
可是,這種“無意識”的行為卻隱藏著一種“有意識”的心理。那就是:要討好媽媽,希望得到媽媽的夸獎或者表揚。
小孩子爭取得到小紅花或者小紅旗,這是好事,無可非議,關鍵是要實事求是地得到它。每朵小紅花里面不能摻水分,每面小紅旗里面也不能有虛假。
作為母親,我所能做的就是及時地戳穿“詭計”,不讓謊話得逞,不讓孩子嘗到“甜頭”。
比如剛才,贊贊說正在想我。如果回答:那媽媽太高興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無形中,助長了不真實的東西,久而久之,從萌芽發展為真正的謊言。反之,如果及時地點破,慢慢地,孩子就會覺得“騙人”達不到目的,并沒有多少意思。這樣,缺點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糾正。
每天跟贊贊多說說話,多聊聊天。仔細傾聽,坦陳看法。因為我們是母女,我們更應該是朋友。■
尷尬時刻
贊贊是個小女孩,所以她爸爸上衛生間向來就比較注意,每次總是隨手關門、插門。而作為媽媽,我就忽略了這一點。因為贊贊從小到大,從蹣跚會走到現在,一直像個“跟屁蟲”一樣跟著媽媽。這樣,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我根本就沒有留心。
所以那一天,當我走進廁所時,贊贊忽然驚恐地叫起來:
“媽媽,你出血了!”
我的臉一下子“騰”地紅起來,一直紅到耳朵根。因為不是出血,是月經。
這下怎么辦?我特別驚慌,不知道怎樣向小贊說明,畢竟女兒只有34個月。情急之中,開始瞎編:“媽媽不小心被撞了一下。”
“被什么地方撞了一下?”她緊追不舍。
我隨手指了指放衛生紙的圓筒。
“贊贊去打。”女兒很生氣的樣子。
我一下子很激動。小心肝,懂得疼媽媽了!還有要保護媽媽的意思。真好!
我們倆都洗了手,走出衛生間。小贊一聲不吭。
保佑這件事情趕快過去吧。我開始后悔平時的不拘小節。如果嚴謹點,今天就用不著出“洋相”了。
“媽媽,你會死掉的吧?”沉默了一會兒,贊贊突然這樣發問,并且一臉的憂傷。
這時候的我,已經完全恢復了鎮靜。
我反問她:“你愿意媽媽死掉嗎?”
“不愿意。”小贊走過來緊緊地抓住我,生怕媽媽沒了。
我順勢把她抱起來:“女兒,媽媽不會死。媽媽只是生病,過幾天就會好的。”
真的過了幾天,我想贊贊早忘了這事。當我們因為一個游戲而放聲大笑的時候。女兒突然像記起了什么似的:“媽媽,你病好了嗎?”
“好了,完全好了。”
小贊不信,一定拉我到廁所里給她看。褲子上干干凈凈,她才如釋重負。
差兩個月3周歲的女兒,如此認真,如此純真,又如此讓人動腦筋,可不能再小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