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早期依靠胚胎的外層絨毛附著于母體子宮內膜,此過程稱為著床。胚胎的絨毛四周為充滿母血的絨毛間隙組織,通過血液的交換供給胎兒營養,直至妊娠3個月以后胎盤才形成。胎盤形成后,胎兒的營養供給主要依靠胎盤。胎兒通過胎盤的臍動脈獲取營養,并通過靜脈排泄廢物。因此,胎盤成為維持胎兒生命的特殊器官。
胎兒娩出后一旦能夠自主呼吸,胎盤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胎盤將完整地娩出母體。如果胎盤不能完整娩出,將會由于子宮不能復原而引起嚴重出血和感染,甚至給母體帶來生命危險。然而,假若胎盤先和母體的子宮分開,胎兒在近期不能分娩,其后果將同樣可怕。不只是因為胎兒失掉血液供給而死亡于宮內,母親更將因嚴重出血而難以救治。臨床稱為胎盤早期剝離(簡稱胎盤早剝)。根據胎盤剝離的面積大小及出血多少,可分為三型:
1輕型:胎盤剝離面積占1/3,外出血不足400毫升。
2中型:胎盤剝離面積超過1/3,不到2/3,外出血量超過400毫升。
3重型:胎盤全部或近于全部剝離,多為大量內出血。一般來說,剝離面超過1/2,胎兒就會死亡。
哪些原因可引起胎盤早期剝離
引起胎盤早期剝離的原因目前還不夠清楚。不過,已經觀察到與妊高征及慢性高血壓有密切關系。
妊高征的患者因全身小動脈痙攣,造成遠端的缺氧與損傷,使子宮內膜的營養受障礙、壞死并出血,促使胎盤隨之剝離。此外,妊娠晚期摔倒或腹部受撞擊等外傷,可以成為直接的誘因。因為胎位異常進行外倒轉矯正胎位,或臍帶繞頸,臍帶過短,在臨產以后胎頭下降,可將胎盤牽拉致過早剝離;羊水過多時,胎膜破裂后大量羊水驟然流出,由于子宮內壓急劇下降,子宮劇烈收縮,也可使胎盤從子宮壁上過早地剝離。雖列舉各種原因,但臨床上胎盤早期剝離常常是由綜合因素造成的。
怎樣盡早發現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剝的患者并非常見,可是作為醫務人員或孕婦本人,都應該牢記妊娠晚期會出現這種異常,特別是對于妊高征患者以及曾接受過外倒轉術,或有過外傷的孕婦。因為鑒于早剝的面積大小不同,表現的癥狀可極不典型。重癥能有休克表現,孕婦面色蒼白,子宮硬如板狀,有劇烈的腹痛,僅有較少的陰道出血,與全身情況并不太符合。輕癥時,陰道出血較少,腹痛也不明顯,如果剝離的部位正好是臍帶附著之處,胎心音就由強變弱至很快消失。
發現胎盤早期剝離怎么辦
無論是輕型或重型的胎盤早期剝離,只要診斷明確,就不應考慮胎兒是否能夠存活,要立即采取措施,爭取盡早使胎兒娩出。因為,拖延下去,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例如隨著胎盤后血腫的形成及擴大,可使凝血活酶等物質大量進入母體血液循環,產生血管內凝血,消耗掉纖維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一旦形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后,最終會造成孕婦的血液凝固障礙,引起難以控制的、不凝的廣泛活動性大出血,這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胎盤后出血繼續增加,還可滲入到子宮肌層使子宮呈紫銅色,收縮能力減弱,也可引起嚴重的子宮出血,稱為子宮胎盤卒中。由于大量失血和腎小管痙攣,孕婦又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少尿,并發展為腎功能衰竭。
為防止發生這些更嚴重的后果,應該爭取在發現胎盤早期剝離后6小時內使胎兒娩出。盡管胎兒已死亡或雖然尚有胎心,估計出生后也較難存活時,都應該及時行剖宮產手術,將孩子取出來。已發生子宮胎盤卒中時,必須及時行子宮切除術,同時要認真觀察尿量,預防發生腎功能衰竭。
怎樣預防胎盤早期剝離
目前,對胎盤早期剝離尚沒有更完善的治療措施,因此更應預防和積極治療妊高征,這對預防胎盤早剝有一定意義。過去,農村婦女推碾子以后發生胎盤早期剝離者并非偶見。現在,孕婦一般盡量不進行體力勞動,但因為上班擠公共汽車或不得已直到孕晚期還騎自行車上班者卻大有人在,這些都是胎盤早期剝離的潛在危險因素。
此外,孕晚期還應嚴格禁止性生活。有一位孕婦的丈夫去外地出差時間較久,在她懷孕28周時才回來。久別似新婚,夫婦二人都難以控制感情沖動,以致有了性生活。沒想到,當夜,這位孕婦就因腹痛、陰道出血來看急診,結果孩子沒能存活,孕婦自己還輸了6000毫升的血,最終才保住了性命。在這里婦科醫生再次提醒年輕的夫婦,在懷孕的最后3個月,一定要嚴格禁止性生活,以免發生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