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覺得畫畫是快樂的事
●支持兒童自發性的創意,不要多出主意
●不要提供簡筆畫本和著色畫本
●提供必需的畫具和紙張
創造對孩子來說是快樂而自在的。兒童的繪畫總是表現他自己的經驗,自己對某事物的知識,以及對事物的獨特關系。這種關系會隨著他的成長而變化。他熟悉的事物越多,他的畫變化越大,他與事物的關聯也越有彈性。不要強迫兒童去接受成人關于美的固有觀念。帶孩子到花園里聆聽小鳥的歌聲,樹梢的風響,踏著地面落葉所發出的沙沙聲,家長只是提醒他:“你聽聽!”問問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是什么顏色的?喜歡什么?”“有什么變化?為什么?”“你有什么感覺?”等等。要求兒童對感受到的對象的細節特征進行具體形象的比喻和描述,也可以用繪畫或動作來表現他的直接感受。
4歲的強強畫爸爸時,只畫了頭和手。爸爸把強強高高舉起,使強強感到爸爸有力的臂膀在支持著他。6歲的弘弘不會考慮深度和距離,媽媽帶他到高樓上俯瞰街道上行走的車輛,問:“汽車為什么變小了?”豐富兒童的經驗,讓他們在實踐中開拓自己的技巧,適當地誘導,而不是指示兒童如何作畫。孩子畫里的形象在漂浮、在觸摸、在走動、在站立,反映了兒童在視覺、觸覺、運動感覺、呼吸、脈搏等全身體驗的顯現。兒童繪畫并不是像照相機鏡頭那樣將外界映象反映的結果,而是他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家長要允許孩子自由地作畫,不要期望孩子的畫合你的意。
這個年齡的孩子只畫自己感到最重要的東西,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因此不要提供簡筆畫本或著色畫本。市面上大量推出的教兒童如何作畫的范本,看起來很漂亮。不會作畫的家長常喜歡拿來給孩子臨摹。孩子們照著畫,果然比他自己畫得好。可是,當孩子把簡筆畫的樣式深深刻印在腦子里以后,他自己的創造性思考便停滯了,千篇一律的模式畫代替了孩子天真爛漫的想像。兒童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也會隨之降低,認為自己沒有書本上畫得好。離開范本,他不會用自己的方式畫他所看到的、聽到的、體驗到的東西。
提供必需的畫具和紙張。要給兒童大一點的紙,讓他們能自由地把畫畫得大一些。提供蠟筆、油畫棒、彩色水筆等工具,可以適當地教給孩子使用工具的規則,但也要讓孩子有無拘無束地使用的權利。比如家長說:“蠟筆要輕輕地畫,不要弄斷了。”可是如果允許孩子實踐的話,或許他會用它畫出粗線、細線,涂得深、涂得淺,或用筆尖畫、用側面畫等。在繪畫中,兒童不僅能畫出各種圖形,而且還可以建立起自由地使用材料的信心,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平時,還別忘了適當地讓兒童欣賞一些藝術作品,最好是名人名作,這將有助于兒童開闊眼界,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