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春
小張夫婦抱著剛滿2歲的寶貝兒子,木訥地站在小兒外科醫生面前,重復著一句話:“孩子的惡性腫瘤是從哪里來的呢?出生才幾年乃至幾個月的孩子怎么會落入惡性腫瘤的魔爪呢?
人們往往認為惡性腫瘤是成年人或老年人的疾病。其實,兒童腫瘤的發病率點兒童發病數的1.5%-2%,其中60%左右為惡性腫瘤。遺傳因素、胚胎發育和后天影響是兒童惡性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
遺傳因素——父母帶來的惡性腫瘤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一個右側肢體明顯肥大,合并尿道下裂的嬰兒來就診,經過腎臟B超檢查后,證實這個孩子患有腎母細胞瘤。原來這個嬰兒的父親患有腎母細胞瘤合并單側肢體肥大和尿道下裂綜合證。由此可見,有些惡性腫瘤的發生與遺傳密切相關,這個孩子的惡性腫瘤正是從他父親那里遺傳而來的。
在受精卵的細胞中若帶來某些由父母遺傳而來的基因,一旦被激活,可導致一系列異常細胞生長,引起小兒的惡性腫瘤。
胚胎發育——生育和懷孕時期留下的禍根
曾有一位出生僅2個月的女嬰,因為陰道惡性腫瘤而不得不被切除全子宮及陰道,經病理證實為兒童極為罕見的先天性陰道腺癌。當醫生追問父母的病史時,孩子的父親斷然否認,而母親只是低聲抽泣,似乎有什么難言之情。原來這位母親婚前即患有梅毒,瞞著丈夫結婚生育,種下了這個令她終身悔恨的苦果。
父母在生育時期患有某些疾病,或者長期受到某些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將對他們的后代產生重大的影響。絕大多數小兒惡性腫瘤是在胚胎發育時期某些細胞畸變的結果。父母在生育期間接觸過苯類化學物品,或接受過電離輻射及放射治療,他們孩子的白血病發生率會明顯增高;小兒肝母細胞瘤的發生常與母親長期服用避孕藥有關;父母長期應用雌激素會導致新生兒先天性腺癌……因此,年輕父母必須注意生育時期的健康。患有某些慢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應該在完全康復后再考慮生育;同時,盡可能避免在服用某些藥物時,或長期服藥后停藥不久受孕。
孕婦在妊娠期尤其在妊娠早期,病毒感染、電離輻射、化學藥物是導致嬰兒發生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比如 母親在妊娠期患有梅毒,則其生育的女嬰發生陰道腺癌的可能性非常大。未來的母親在為自己將為“人之母”而欣喜和驕傲物時候,千萬要注意妊娠時期的衛生保健,預防各種感染的發生,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核素、超聲等檢查,服用藥物時必須謹慎,就診時應主動明確告訴醫生自己正處于妊娠期。
后天影響——環境和生活中的危險因素
和成人腫瘤的發生一樣,兒童出生后的環境和生活中某些致癌物質的長期刺激,甚至飲食等生活習慣對兒童惡性腫瘤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學齡期和青春期的某些惡性腫瘤的發生,多由一些后天因素的長期應用等。嬰兒時期患過病毒性肝炎的患兒,在青春期前發生肝細胞肝癌的危險性明顯增高;幼時接受過放射治療的患兒,青春期易發生皮膚癌、白血病;而有高脂肪、少纖維飲食習慣者易發生消化道腺癌……
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良性腫瘤,如不及時治療,發生惡變的機會很高。有一名出生時即發現背部有一塊黑色的毛痣的女孩,在她高興地背上書包上學的第二天,發現腑下長出一個雞蛋樣腫塊,經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瘤,原來是背部黑色毛痣惡變并導致淋巴結轉移,一朵尚未盛開的鮮花就這樣夭折了。除些之外,新生兒骶尾部畸胎瘤、家庭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等疾病,如不及時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癌變的比例可高達50%-80%。
兒童腫瘤的預防與成人惡性腫瘤的預防有所不同,兒童腫瘤的一級預防更多地涉及到父母的遺傳因素。要從年輕父母的自我保健著手,保證父母的生理健康是兒童健康的基本保證;母親應該注意懷孕期間避免不必要的有害物質接觸,尤其是藥物治療、放射檢查;保證必需氨基酸和維生素的攝入。這些對兒童惡性腫瘤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