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維權
母乳是其他乳制品無法替代的嬰兒食物。隨著母乳喂養的宣傳和推廣,母乳喂養率已有了很大提高。與此同時,母乳喂養帶來的一些常見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母乳性黃疸
在母乳喂養期間,新生兒出現黃疸(通常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持續不退,但生長發育正常,沒有感染中毒等情況,檢查肝功能也無異常,就應考慮母乳性黃疸。調查顯示,母乳性黃疸在新生兒時期的發生率為0.5%~2%,原因是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增加了新生兒對膽紅素的吸收。研究還發現,停喂母乳48~72小時后,患兒的癥狀可明顯好轉,再次哺乳后,新生兒的黃疸現象就會減輕了。
維生素D不足
嬰兒由于戶外活動不多,接受日照的時間較少,所以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不足,于是食物便成了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然而,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遠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母親自產后一月起應每日補充維生素D 400國際單位,分娩早產兒、低體重兒的母親在產后兩星期應開始補充,以免影響孩子的健康。
維生素K缺乏
在母乳喂養期間,如果母親攝入的綠色蔬菜過少,乳汁中的維生素K含量就會降低。同時,母乳喂養的嬰兒腸道菌群以雙歧桿菌為主,其產生維生素K的能力極差,所以很容易引起嬰兒維生素K缺乏。當體內維生素K不足時,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與活化會遇到障礙,嚴重者可導致顱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母親自分娩之日起,每日宜口服維生素K1 5~10毫克,連服2日,便可滿足嬰兒的生長需要。
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已是眾所周知,但母乳并非包含了嬰兒生長發育需要的所有營養。只有采取適當的措施,使母乳的成分更加完全,才能哺育出一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