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曙民
當一個女嬰降臨人世,她的體內就已具備了一套完整(但未成熟)的女性生殖系統。當女孩長到12歲左右,青春開始萌動,從下丘腦-垂體-卵巢的內分泌調控系統開始活躍。以后卵巢開始成熟,并大致每個月排出一枚成熟的卵泡。卵泡破裂后,在釋放出一個成熟卵子的同時,還釋放出一定量的雌激素。以后,雌激素與第二種女性激素——孕激素協調配合,大約14天后就會產生一次月經,一個女孩就此具備了生育的基本能力,其體內的生殖系統加快了成熟的步伐。
最新研究發現,女性體內有400多個部位含雌激素的受體,主要分布在子宮、陰道、乳房、盆腔(韌帶與結締組織)以及皮膚、膀胱、尿道、骨骼和大腦。雌激素的作用范圍如此之廣,難怪許多人會對女孩青春發育所發生的全身生理、心理變化發出如此驚呼——“黃毛丫頭十八變”。而反過來,當女性進入更年期以后,隨著雌激素的大量減少,這400多處受體所在的組織、器官、系統都發生了變化。這就可以解釋絕經后的婦女為何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而較嚴重的全身癥狀如集中在絕經前后發生的話,就形成了更年期綜合征。
麻煩時時相纏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導致許多近期麻煩,這些麻煩往往屬于“難言之隱”,說不得,又趕不走。
子宮萎縮子宮隨雌激素水平的增多、增高而保持著豐滿,其外形像梨子。進入更年期后,隨雌激素水平的逐漸下降,子宮開始萎縮,絕經十幾年后,一些女性的子宮竟可縮小到拇指般大。一些放環女性在絕經后未及時取出節育環,往往會因此出現相應癥狀。子宮從經量、經期紊亂開始,最終以絕經而告終,婦女的生育能力到此劃上了句號。
外陰萎縮隨著青春發育,在雌激素作用下,外陰部位明顯豐滿,分泌物增多,加上處女膜的存在,起到了保護內生殖道的作用。更年期后,尤其接近絕經期時,外陰的萎縮日趨明顯,水分減少,彈性變差,外陰不再飽滿,分泌物減少,走路時在內褲的摩擦下,外陰容易受損而發炎。由于陰道口不再緊閉,形成菱形的豁口,陰道炎就在所難免。絕經后,這些癥狀更甚,因外陰炎造成的外陰瘙癢癥更為常見。
陰道萎縮一旦青春發育,陰道開始發生顯著變化,尤其在婚后性的刺激下,陰道迅速變寬、變長,彈性變強,皺褶變多,分泌物增多,抵抗力增強,這均歸功于雌激素。進入更年期后,陰道彈性、分泌物量、抵抗力等均明顯下降,容易引起損傷。陰道從正常的酸性轉化為中性,自潔作用消失,陰道炎就隨之而來。干燥的陰道還會造成性生活時疼痛,甚至少量出血。
盆腔內臟器下垂女性雖比男性多了一套內生殖器,但腹部并不膨隆,其各種器官都有一套穩定系統將其固定,即使在跑跳時也不會晃動。進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穩定系統功能退化,以致盆腔內生殖器以及附近的尿道、膀胱、腸等紛紛向下移,婦女的腹部也向前松弛地膨隆,從而可能造成子宮脫垂、陰道膨出、脫肛、痔瘡及張力性尿失禁。一些婦女在大笑、蹦跳甚至打噴嚏、咳嗽等突然增加腹內壓的動作后,小便就會從尿道口流出少許,沾濕內褲,令人十分尷尬。
乳房萎縮青春期后,女性乳房像子宮內膜那樣,每月一次發生周期性變化,這種變化在排卵期(釋放出最高濃度雌激素)最為明顯。女性的乳房發育大小及豐滿情況常取決于雌激素的水平。進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乳房萎縮,使乳房下垂、乳頭向下,影響女性美。
皮膚變化皮膚有許多雌激素受體,青春的煥發使皮膚飽滿、滋潤、有光澤,因此凝脂樣的皮膚和一頭秀發成了青春活力的標志。尤其是少婦,是女性一生中最美的階段,這均得益于雌激素的作用。但進入更年期后,尤其是絕經期后,女性的皮膚開始明顯缺少彈性和光澤,變干、變皺、易癢,各種色素沉著漸現,毛發也變得干枯和灰白,外觀上的衰老癥狀日益明顯。
影響不可低估
如果說雌激素缺乏在近期造成的是一些難言的麻煩,那么,它對女性生命質量的遠期影響則更不可低估。一些疾病的發生,往往與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有關,其中雌激素水平低下往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由于這些疾病或癥狀往往發生在絕經后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后,因此,人們很少把這些病癥與雌激素缺乏聯系起來。事實上,雌激素缺乏導致的疾病已波及內科、骨科、精神科、眼科、口腔科和外科。
冠心病發病率顯著增高絕經前的女性冠心病發病率極低,僅千分之七,即一百個人中不到一個。而同齡男性的發病率竟高達千分之四十八,兩者相差近七倍。究其原因,就是絕經前的女性卵巢能產生雌激素,它使血管不易硬化,血脂不易升高,無疑成了女性的保護傘。而一旦進入更年期,尤其是絕經后,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這頂“保護傘”就不存在了。于是,心腦血管病發生率迅速升高。與此同時,三酰甘油、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顯著升高。
骨質疏松悄然流行雌激素參與女性骨骼的形成,將鈣納入骨中,骨骼堅硬度隨之上升。反之,當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導致逆向的變化,骨骼中的鈣逐漸流失,以絕經后1~7年的流失速度最快,每年流失達2%~3%,高的甚至可達71%。骨鈣流失的結果是導致骨質疏松,骨折也就在所難免了。有的年輕女性因種種原因切除了雙側卵巢,次年骨密度竟下降了10%,這是最好的佐證。
阿爾茨海默病不時光顧在
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曾用名“早老性癡呆”)的眾多病因中,除血管因素(如腦卒中)外,缺乏雌激素已被發現是一個重要因素。近年的研究進一步發現,此病在絕經過早的女性身上的發生機會遠遠超過絕經晚的女性。而在美國,給絕經后的婦女補充雌激素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竟奇跡般地下降了54%。一些研究還證實,雌激素確能改善腦血流量,保護腦神經元和修復受損的神經元,這對于一個已步入老齡化的社會具有極大的意義。
牙齒脫落接二連三牙齒脫落的發生與骨質疏松異曲同工。90年代起,美國對幾千名婦女進行了連續12年的觀察,發現雌激素缺乏的女性落齒率高,而補充雌激素者落齒率明顯下降。平均每使用4.2年雌激素,就可多保留一顆牙齒。另對80歲老婦進行的研究發現,補充雌激素者比不補充者平均多3.6顆牙,雌激素的保牙作用顯而易見。
弱視失明危機四伏白內障、視網膜黃斑變性是眼科門診中就診率極高的疾病,在老年女性中的發生率更是明顯增高,其惡果即是弱視和失明。研究表明,65歲以上女性若補充雌激素,白內障發生率將明顯低于不補充雌激素者。有趣的是,月經初潮較遲者白內障的發生率也比一般女性高。此外,絕經后,女性視網膜黃斑變性的危險度迅速上升,在75歲以上女性中的發生率比男性高一倍以上。
結腸腫瘤躍居第三據統計,在40歲后的女性中,結腸癌的發生率每5年就翻一倍。結腸癌已居女性易患腫瘤的第三位,其病死率也排名第三。從1995年起,美國醫學家對雌激素與結腸癌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使用雌激素者的結腸癌發病危險系數從0.71下降到0.55。
聲帶受損聲音變粗一些國家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從絕經期起會發生高音部分唱不出的情況。經研究,這也與絕經后雌激素缺乏有關。
掃清“近憂”杜絕“遠慮”
綜上所述,雌激素水平下降,將給女性帶來難言的近期麻煩和遠期影響,這是一種退行性變化。難道,廣大女性對此只能“坐以待斃”嗎?值得慶幸的是,醫學家研究成功一種激素替代療法(HRT),即用于婦女缺乏雌激素時的補充療法,這無疑為自然或人工原因導致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女性提供了一個光明的前景。經過長期觀察,接受HRT的女性,無論是近期麻煩,或是遠期危險,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其所具備的預防作用更是影響深遠。
目前,各種劑型的HRT產品源源不斷問世,為廣大女性的后三分之一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盡管HRT并不能使人返老還童和長生不老,但它確實大大提高了生命質量。當然,HRT尚有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HRT將更趨完美,為全世界近五分之一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減輕痛苦、減少麻煩、提高生命質量而作出貢獻。從此,更年期將不再是女性的“多事之秋”,愿女性朋友人人都能享盡生命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