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忠
人過了45歲,就會覺得看書寫字、縫紉織補或做其他近距離視物工作漸漸費力且不能持久。特別是夜間在燈下讀書看報感到吃力而模糊,要把注視的目標稍拉遠一些才能看得真切。如果你原有低度近視,盡管戴鏡時遠處景物清晰依舊,但閱讀書寫時卻不能像以前那樣“歷歷在目”,摘掉眼鏡反而讀得很輕松,這就是眼睛已經老花了。
老花狀態悄然而至,給處在事業巔峰期的中年人帶來諸多不便。老花眼何以形成呢?原來,眼睛視遠、近物,是靠睫狀肌的收縮和放松,牽動著晶狀體的懸韌帶,使富有彈性的晶狀體變凸或變平,讓視野中的物象能夠剛好落在視網膜上完成的。但是,晶狀體的最大直徑以每年0.02毫米的幅度增大。這種勢頭從小到老終身不減,而眼球外殼卻在十三四歲后不再相應地增大。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睫狀肌與晶狀體之間的距離與年俱減。到了45歲左右,睫狀肌的收縮對晶狀體的調節已相當有限,人們在看近物時,就不得不依仗老花鏡的調焦作用,才能使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這便是“老眼昏花”的真諦。
國外眼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發明了一種治療老花眼的手術,即在鞏膜上相當于睫狀肌附著的部位,作3毫米長的放射狀鞏膜半層切開。鞏膜由于被多處放射狀切開,使包繞睫狀體的環形帶擴張松弛,睫狀肌與晶狀體之間不再那么“擁擠”,也恢復了睫狀肌對晶狀體凸度的調節,老花狀態得以改善。這種手術簡稱為ACS手術,近幾年來,我院已開展了這種手術,手術后即可擺脫老花鏡,生活和工作效率大為改善。這種手術只需在門診進行,每只眼睛需30分鐘,手術次日即可參加正常工作。難怪有人稱這種手術是老花眼的“返老還童術”。但是,大于60 歲、血壓高于23.9/13.3千帕 (180/100毫米汞柱)、矯正視力在1.0以下的老花眼者不宜采用這種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