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第一天,春節即將到來,喜慶氣氛四處彌漫。對于因轉讓163電子郵局(參見《財經》雜志2000年2月號文章“163到底發生了什么”)而處于輿論漩渦中的飛華公司董事長張靜君來說,等待她的卻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這一天,廣州市電信局宣布解除張(廣州市電信局數據分局局長、飛華公司董事長)及其同事胡海濤(數據分局副局長、飛華公司總經理)的職務。接替張靜君擔任數據分局局長的是廣州市電信局總工辦副總工程師余慶。
----這是主管部門自宣布對163電子郵局轉讓一事進行調查以來,首次對當事人進行處理。
----記者就此采訪了廣東省郵電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葉國欣。葉表示,這是電信部門內部正常的人事調整,在正式調查報告出來之前,主管部門對此事不便多加評論。
----這種處理多少在此間觀察人士的意料之中——張畢竟身處中國電信的行政系統之中,轉讓163電子郵局未知會主管部門,在行政程序上似乎是違了規。
----事件的核心人物張靜君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事情在意料之中。在現有的電信體制下,做這件事總要付出代價,自己已作好心理準備。事到臨頭,對張本人而言,這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此前張一再表示,要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結果還是牽連上自己的副手。
----“這是我最為遺憾的,他(胡海濤)都沒有心理準備。”張靜君說,“我錯就錯在,總以為領導應該是開明的,沒想到領導永遠是正確的。”張的聲音很平靜。
----張告訴記者,此間有十幾家公司對她發出加盟邀請,包括幾家稱自己“不是一般國企”的公司。張更表示,鑒于新飛目前的困境以及自己與163難以割舍的感情,并不排除去新飛任職的可能。
開口
----張開始打破沉默。
----張認為,互聯網資本市場上,的確存在一種所有制偏好,產權越是清晰、越是民營化,就越好談。一片互聯網融資熱潮當中,飛華當然想融到資,但作為廣州電信局數據分局的派生企業,飛華的國有背景及相應的管理結構極大地制約了其融資進程。
----反思整個事件,張認為最大的教訓是管理者的“雙重背景”。在其位,謀其政。投資者現在是與張打交道,而將來與誰打交道,則不得而知,投資風險的不確定性由此增加。“以前談的時候,我自己都沒信心給對方承諾。”張靜君說。
----據張講,在融資上,主管部門曾試圖給飛華打開方便之門——廣東省體改委曾醞釀讓飛華到香港創業板去上市,然而,管理者和員工持有上市公司一定的股份的這個慣例,到飛華這里卻成了難題。按規定,作為行政領導,張及其同事不能持有股票。
----醞釀過程中,體改委將國際審計咨詢公司安達信介紹給飛華,安達信又將投資銀行高盛(亞洲)的執行董事王(先先)——后來163電子郵局的買家——介紹給張靜君。到這時,將163電子郵局作為一項產品賣掉似乎成為回避難題的最佳方式。時至今日,張也堅持認為,當時如果采取持股而不是完全賣掉的方式,現在的局面會更加不可收拾。
等待
----事情還未結束,被免職的張靜君仍在等待進一步調查,盡管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會有哪些調查內容。而作為股東花紅和獎金發放的那部分錢——主要來自賣掉163電子郵局的收入——眼下還是被收了上來。至于事件交易本身是否會受影響,張表示應該不會,否則處理自己的會是“其它方式”。張表示自己去意已決,一點牽掛都不存在了。
----張更堅持,走就要走得清清白白。做到這點,則需要足夠的耐心。盡管張表示自己把飛華公司看成大家的公司,否則也不會冒這么大的險;但從主管部門對事件的處理方式來看,飛華的產權界限一時很難清晰。
----事件的另一主角王≡蠆桓實卻下去。據接近王的人士透露,張靜君被免職后,王在內部表示,“該做的事情還要做下去”。迫在眉睫的便是與電信部門進行談判。談判中,王堅持兩大原則,一是不取消交易,二是拒絕電信部門持股,此外可以探討合作。
----王的強硬姿態能維持多久?投資界業內人士認為,作為高盛(亞洲)的執行董事,王的“個人投資行動”事先須向東家申報。但接近王〉南息人士透露,近日來,王壓力陡增并露悔意:“考慮到是個人行為,就跟誰都沒說,沒想到事情鬧到這么大”,并表示自己恐怕要作去留決定——包括可能再將163電子郵局出手。
死亡?!
----張靜君可以選擇等待,以求證明自己清白;王(先先)可以選擇出手,以求賺上一筆全身而退。然而,觀察人士認為,勝負尚未最后分曉之前,163電子郵局本身卻極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輸家,甚至壯烈“犧牲”。如王選擇堅持強硬姿態,那么在等待結果的日子里投不投資?猶豫幾個月,網絡時代就已是另一個世紀,城頭早已變幻大王旗——在美國,純粹的電子郵件應用系統也就兩三年的輝煌歷史,由以前的主要的互聯網應用變為現在的標準功能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處于輿論中心的163正處在自己使命即將終結的懸崖邊上:如王選擇脫手,經過兩次乃至更多次產權轉移的163郵局很容易失去內在發展的動力。即使新的投資者不以163為單一業務模式,而是將其與互聯網的其它應用途徑進行整合,全面向信息服務、電子商務轉移,這其中的巨大投資,在盈利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很容易使投資者信心動搖。
----觀察人士更指出,163的危機不僅止于此。王的作為,一方面觸動了當地電信部門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引發了當地電信系統內部的一些矛盾。凡此種種,163即便有幸撐過這場危機,在后來的日子里,與當地電信部門之間的關系也會十分緊張。可以預見的較長時間內,電信部門作為線路資源壟斷者的地位不會改變,163郵局的服務器還得放在電信局。
----至于換帥之后的飛華還能否保得住一枝獨秀的地位,業內人士認為,經過此番折騰,不管事件結局如何,飛華大傷元氣已成定局,前景會“很灰”——客戶在與飛華這個國有背景的企業打交道時,管理層幾乎就是企業的同義語;而管理層的大換班、經營骨干的出走,對他們來說無異于企業垮臺,結果便是大量客戶資源的流失,而企業客戶恰恰是飛華經營收入的支柱。
----飛華的命運會不會成為其諸多相似者的命運?業內人士認為,在電信業更深層次的體制上、業務上的變革到來之前,163事件已經發出了信號。